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陈飞波)5月15日,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小学200余名“三秦学生记者”赴华清宫,开展了一场以“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等形式,在千年文化积淀中感悟家国情怀,于历史长河中汲取奋进力量。出发前,在学校举行的开营仪式上,学校被授予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试点学校”“校园记者站”。

寻迹千年历史 感悟文化根脉
上午9时,师生齐聚华清宫景区,集体合影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华清宫迎宾礼为实践课程拉开序幕——身着唐代宫廷华服的礼仪官手持卷轴,踏乐缓步而来,以古韵悠长的吟诵致欢迎辞。鼓乐声起,学生们瞬间被带入盛唐气象之中。“快看!像穿越了一样!”孩子们踮脚张望,兴奋地举起手机记录这庄重又新奇的场景,几名学生还模仿起古人的拱手礼,引得周围笑声连连。



以青春之声 诵爱国之志
11时许,华清宫内回荡起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三秦学生记者们齐诵《少年中国说》,字字激荡家国情怀;随后,一曲《歌唱祖国》手势舞以指尖跃动的旋律,传递新时代少年的赤子之心。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融,爱国情怀深植于心。


在安全教育后,讲解员带领学生正式开启文化探访。从九龙湖的碧波倒影到御汤遗址的温泉水痕,从五间厅的弹孔旧痕到芙蓉海的唐风遗韵,跨越千年的历史画卷徐徐铺展。行至飞霜殿前,雕梁画栋间隐约可见霓裳羽衣舞的壁画,六年级四班学生武子馨轻抚廊柱感叹:“原来杨贵妃真的在这里跳过舞!”而五间厅玻璃窗上的弹痕前,少年们屏息凝望,透过斑驳痕迹遥望西安事变的烽烟,历史的重量悄然落在肩头。




沉浸历史现场 赓续红色血脉
午后,师生们共同观看《1212西安事变》情景剧。剧场灯光骤暗,枪声划破寂静。头戴钢盔的“东北军”士兵突然从学生座位间的通道疾驰而过,皮靴踏地声震得座椅微颤,前排学生惊诧捂嘴,后排少年纷纷探身追望。沉浸式的表演将学生带回1936年的危急时刻,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爱国壮举令全场动容。随后,师生徒步登临骊山,探访兵谏亭旧址。山林苍翠间,少年们追寻历史足迹,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六年级五班学生别骁燃告诉记者:“通过游览我了解到华清宫 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 ,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我非常喜欢。”


返程前,各班组织总结分享,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课让我们读懂了书本外的中国,更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小学大队辅导员刘佳琪表示:“思政教育需走出课堂,让历史说话、让文化生根。华清宫之行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培根铸魂的精神之旅”。未来,学校将持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