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马佩佩)5月21日,西安市2025年小学段跨学科实践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暨大教研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在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学举行。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各教研员,西安市跨学科主题学习实验学校(小学段)教师代表及相关领导、专家参会,共同见证此次研讨交流之旅。




活动分为主会场跨学科成果微分享,分会场各年级跨学科主题课程研讨课,跨学科课程微讲座三个环节,全方位呈现浐灞三小在跨学科领域的点滴做法及实践成果。
主会场开幕式上,浐灞三小学子们带来的跨学科艺术表演《小雅·鹿鸣》,将语文、音乐融合在一起,让现场所有嘉宾体验了唯美的视觉盛宴。各年级以市集摊位的形式进行跨学科成果展示,六个年级主任依次介绍本年级的跨学科实践成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程,老师从旁辅助,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跨学科课程成果。一年级“我们来合作”、二年级“梦想拼图计划”、三年级“童绘自然 邮梦同行”、四年级“一虫一丝”、五年级“生活创意坊 立体图形的应用”、六年级“三小,是这young的……”等跨学科课程。







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学市级“名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董海英分享了学校的“浐灞三小现象”,包括文化现象,如校园文化以师生为主体;课堂现象,学校自2020年开始跨学科教学实践,历经多次迭代升级,已迭代迈入4.0版本,形成课程研发、实施、评价闭环,还有无铃声课堂、行走课程等特色。董海英表示,目前跨学科课程已成为全校教学常态,现在,我们很笃定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路径,引领着学生走向课堂的中心,走向课程的中心,更走向学习的中心,让他们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这场持续七年的教育探索,没有标准答案,却始终以“各美其美”的包容与创新,让每个生命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绽放独特光彩。



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副局长张国轩讲话,指出跨学科实践是教育改革关键路径。近年来,浐灞国际港教育局在推进跨学科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浐灞三小作为全市首批跨学科主题学习实验学校,在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持续精进,成功实现课程从1.0版本迭代至4.0版本,这种持续改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所有学校学习。他还提到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未来将从深化区域跨学科教研整合、构建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协同生态圈、以跨学科实践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推进工作,期望跨学科实践不断完善发展。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做了题为“落实‘四新’要求 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报告,分享了关于课程教学变革的观点。解慧明提到要以学习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课程教学评价生态,强化国际教育合作。阐述变革原因包括数字智能时代到来、要培养创新人才等,指出关键在于落实“四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社会经济能力等关键能力。强调教学应从传授知识经验转向培养思维方式,在智能时代要因材施教,深化教学变革,加强真实情境学习,重视跨学科学习,最后表示会继续深入推进相关教育方向。
随后,各分会场跨学科主题课程研讨课上,“‘ 我 ’的尾巴有魔法 ”跨学科主题课程之语文课《小壁虎借尾巴》、“‘ 数 ’ 中有‘ 美 ’”跨学科主题课程之数学课《 “重复 ”的奥妙》、“动态影子”跨学科主题课程之英语课《How tall are you?》、“趣玩校园 步步登高”跨学科主题课程之体育课《创想高跷竞速》、“静谧山谷·奇美天山·生活之源”跨学科主题式课程之音乐课《山谷静悄悄》、“一出好戏”跨学科主题课程之美术课《画故事》、“寻迹长安·触摸历史”跨学科主题课程之信息课《视频剪辑》等带领嘉宾走进不同的学习场域,共同见证智慧的交融与思想的碰撞。


跨科课程微讲座环节,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各科目研究员以及相关专家带领老师们一起分享、点评,让所有在场的老师有一次难得的互相学习、精进成长的机会。

本次活动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学承办。作为本场活动主持人,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办主任罗理想提到,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相关教育文件,聚焦数字赋能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深化跨学科主题与项目式学习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