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陈飞波 郭子荻)5月22日,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的百名“三秦学生记者”走进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奇趣物理界,进行了一场“行走的科技课堂”,此次“行走的科技课堂”也是该校即将举办的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一。


科学探秘:从谜题到实践
活动以“科学十谜题”拉开序幕,学生们通过互动探究液氮云雾与地球水循环的关联、共振现象与声波武器的联系,甚至用科学原理解析古老巫术背后的真相。

实验台上,在超低温的液氮与沸腾纯水接触瞬间,反应界面爆发出密集气化现象,银白色雾柱伴随着剧烈相变产生的冲击波,在实验舱内骤然升腾成冷凝云团。实验工坊中,学生们亲手操作电路实验、声波装置,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的多维体验,深入理解电与声的物理原理。




孩子们围在静电发生装置前,亲眼见证了一场“静电魔法秀”——随着老师缓缓旋动电压调节旋钮,彩色皱纹纸花突然挣脱引力束缚,在孩子们的头发上划出绚丽的螺旋轨迹,引起场下学生阵阵欢呼。



物理奇趣:触摸科技脉搏
“奇趣物理界”展厅成为人气焦点。学生们通过操作声光电磁交互设备,直观感受物理学如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雷电曾是古人畏惧的天灾,但富兰克林用一根金属针证明了它是可被引导的自然现象。”带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三秦学生记者”王欣感叹:“原来摩天大楼顶端的避雷针,竟源自两百年前风筝引电的实验!之前我就了解到了避雷针原理是吸引雷电,今天看了老师的实验更加深了我的印象。”



科学实践:莱顿瓶的“触电”时刻
在“莱顿瓶手作”环节,学生们化身小小发明家,亲手复刻人类历史上首个蓄电池。当自制的莱顿瓶成功放电,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同时感受微电流的震颤时,现场爆发出阵阵尖叫。“三秦学生记者”张盟越告诉记者:“当触电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的手像被拉了一下,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这种跨越时空的科技对话,让抽象的电学知识变得真实可感。






运动竞技:当物理遇上团队协作
压轴的“科学运动会”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齐心协力完成运输挑战,在团队合作中深化物理认知。“我们不仅要比速度,更要拼科学策略!”学生在协作中领悟到知识应用的真谛。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飞盘投掷区化身为流体力学实验室,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调整手腕角度感受伯努利原理如何影响飞行轨迹。




在体验冠军路环节,学生们亲手操作,体验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竞赛世界锦标赛决赛项目,配备世界冠军同款竞技机器人套件,通过“实战操作-原理解密-策略开发”的三维教学体系,帮助孩子建立对科学的兴趣。

随行教师施睿表示:“此次我们科技为主题的‘行走的课堂’联合三秦都市报社,让我们的三秦学生记者打破了教室的围墙,把科学知识转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生动课堂。同时,‘行走的课堂’也是我们这次科技节的一部分,我们将通过科技节把前沿的科学知识搬进校园,让学生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真正点亮属于自己的科技梦。”
据悉,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即将举办的科技节将以“一起趣,玩科技”为主题。通过呈现科技在多元领域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科技力量,激发主动思考的兴趣。同时搭配科技解谜游戏、创意发明擂台赛,让孩子们边玩边探索,在趣味挑战中领悟科技如何改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