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区“刷脸”才能进吗?《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6月1日起施行,向强制“刷脸”说“不”。如今新规施行近一个月,小区的落实情况如何?6月20日至22日,记者在西安市多个小区进行探访。
富力城小区:“刷脸”、刷卡和密码多重选择
6月20日上午,在西安市长安区富力城小区南区的门禁处,54岁的何女士掏出门禁卡,“嘀”的一声轻响后,闸机缓缓打开。
“今天,我手上也没提什么东西,就掏门禁卡刷卡进门了。有时候推着手推车,或者手上拎着东西,就选择‘刷脸’进门,这样更方便。”何女士告诉记者,小区提供了“刷脸”、刷卡和人工登记等多种进出方式,居民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自由选择。
60岁的蒋女士已经在该小区居住了8年,她回忆道,5年前,在征得多数居民的同意后,小区安装了“智慧”门禁系统。“现在,有多种进门方式供居民选择,既方便又安全,既能防止外人自由进入小区,又能保护居民的隐私。”蒋女士说。
记者在现场观察半小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有着不同的进门偏好。年轻上班族、手持物品的居民、带孩子的居民和骑车出行的居民大多选择“刷脸”快速通过,一些老年居民习惯等待保安帮忙开门,外来访客则通过保安人工登记后进入。
在富力城小区北区某号楼前,居民马女士展示了另一种进门方式——在单元门禁上输入6位密码。“物业会定期更改密码,这样的门禁方式对我们居民来说,既保护了安全,又保护了隐私。”马女士边说边熟练地输入密码,门锁应声而开。
保安蒋师傅介绍道,小区在2020年改造后安装了人脸识别闸机,主要是为了方便业主出行和提升安全性。“今年6月,新规实施后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现在进出小区门有‘刷脸’、刷卡和人工登记三种方式,进出单元门可选择刷卡和输入密码。”蒋师傅表示,这种多元化的门禁方式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确实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系数。
航开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晏立群介绍,新规实施后,社区管辖的两个小区都及时调整了门禁管理措施,确保符合《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物业提供有人脸识别之外的替代方案,绝不会强制居民‘刷脸’。”晏立群说。
恒大帝景小区:科技赋能下的多元门禁
6月20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西安市未央区恒大帝景小区二期的闸机应声而开,居民张女士只是将手机在感应区轻轻一晃,就完成了身份验证。
“我们小区的门禁系统特别智能,物业不强制‘刷脸’,业主可以使用手机、智能手表、门禁卡和人工登记等方式进出小区。”张女士说,现在人们手机不离身,用手机开门比带卡更方便,之前她带手机去物业办登记,物业利用手机的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让居民可以用手机开门进出,大家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忘带卡了。
居民李先生举起手腕,用智能手表靠近闸机,门就自动开了。“自从物业开通这个功能后,进出门更方便了。我习惯戴手表,这样既不用带门禁卡,也不用‘刷脸’。”李先生笑着说。
记者在该小区一栋居民楼前遇到了市民叶先生,只见他打开手机,向门禁摄像头出示了一个二维码,单元门随即自动开启。“这种方式既安全又保护隐私,比传统门禁卡和‘刷脸’更好。”叶先生表示,他也关注到关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开始施行的消息了,小区物业的行动也很迅速。
西安恒大帝景小区物业负责人张博介绍道,新规实施后,物业迅速升级了门禁系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现在,居民可以选择人脸识别、门禁卡、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多种方式进出,访客还能使用动态二维码或远程呼叫功能。”张博表示,目前选择人脸识别的居民仍占多数,但所有生物识别数据都已按规定向公安部门报备审批。“我们理解居民对隐私保护的关切,所以特别强调自愿原则,以及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张博说。
恒大帝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罗晓兰表示,社区与物业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新规落实到位。“我们定期检查门禁系统的运行情况,也欢迎居民反馈意见,共同维护小区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罗晓兰说。
多小区探访:便利与隐私的平衡之道
6月20日至22日,记者走访西安市多个小区发现,门禁方式的选择与小区新旧程度、物业服务水平等密切相关。许多老旧小区普遍采用刷卡、人工登记等方式进门。许多中高端小区,普遍采用人脸识别系统。不过,多数被访的小区提供了多元的进门选择,既满足追求便利的居民需求,也照顾重视隐私的业主感受,这种灵活的门禁管理方式,正在成为平衡便利与隐私的新趋势。
在中海开元壹号东区、大明宫璞悦府和锦园新世纪等小区走访时,记者观察到居民主要使用门禁卡和“刷脸”方式进出。
“‘刷脸’进门很方便,两只手提着东西也不用放下。”居民王先生对“刷脸”门禁赞不绝口,自从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他再也没遇到过忘带门禁卡的尴尬。“而且系统只认业主,发广告的外人也进不来,小区安全多了。”王先生补充道。
不过,居民李女士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我从来不‘刷脸’进门,谁知道我的面部信息会被怎么处理?担心个人信息会泄露,我可不想冒险。”李女士坚持使用门禁卡,虽然麻烦点,但觉得更踏实!她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居民的心声,因人脸信息等身份信息泄露导致的“被贷款”“被诈骗”等案例频频见诸报端,例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窃取人脸信息,冒充用户身份进行账户注册、实名认证、刷脸支付以及网络贷款,导致受骗者财产损失。
年轻业主陈先生则认为,关键在于规范管理。“技术本身没有好坏,就看怎么用。如果物业能保证数据安全,‘刷脸’确实是最便捷的方式。”陈先生建议,小区应该定期公布门禁数据的管理情况,消除居民顾虑。
律师:遭遇强制“刷脸” 可向网信和公安部门投诉
对此,北京德恒(西安高新区)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奇律师指出:“人脸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的特性,一旦泄露或被非法使用,将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自6月1日起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办法》确立了“非强制性”验证原则,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方式。王奇律师强调:“这意味着小区不能强制居民使用刷脸门禁,必须提供替代方案。如果居民不同意采集人脸信息,物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其进入小区。”
针对公共场所的人脸信息采集,《办法》设定了严格限制,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要依法合理确定采集区域;必须设置显著提示标识。特别禁止在宾馆客房、公共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等私密空间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为由,误导、欺诈或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验证。
在特殊群体保护方面,《办法》特别规定,处理残疾人、老年人人脸信息时,必须符合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规定。
同时,《办法》明确,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外,人脸信息应当存储于人脸识别设备内,不得通过互联网对外传输。人脸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得超过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系统应当采取数据加密、安全审计、访问控制、授权管理、入侵检测和防御等措施保护人脸信息安全。
“新规明确要求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王奇律师解释称,国家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如果遭遇强制“刷脸”怎么办?王奇表示,要是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可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这些部门有义务依法处理并告知结果。若权益受损,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文/图/视频 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冯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