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雨后现“野菜盛宴” 居民争相采摘尝鲜‌

雨后现“野菜盛宴” 居民争相采摘尝鲜‌

2025-07-03 10:14:01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任荣)一场夏雨过后,西安浐灞国际港韩森东路北侧的一处坡地意外“焕新”——成片的灰绿色灰条菜在一夜之间破土而出,形成近200平方米的天然“菜园”。这种被老西安人称为“灰条菜”的野生植物,因其多样的食用方式引发周边居民采摘热。

雨后现“奇观”:坡地披绿装

7月3日上午,家住韩森东路黄家坡的李女士晨练时,率先发现了这片“野菜宝藏”。“前几天这儿还是光秃秃的土坡,今早突然冒出一层绿茸茸的野菜,像是给地面铺了张绿地毯。”她向记者展示手中鼓鼓的环保袋,里面装满了带着露珠的嫩芽,“灰条菜就得趁嫩采,老了就柴了。”

记者现场看到,这片呈45度倾斜的坡地位于在西安韩森东路与黄家坡社区之间,灰条菜长势旺盛,同时其东边一大片开阔地也长满了绿色的灰条菜。由于没有喷洒农药,菜叶边缘分布着几个芝麻大小的虫眼,周围微微泛黄,但叶片整体仍鲜嫩。

只见几位市民正弯腰采摘。有人手持剪刀精准剪取嫩梢,有人直接掐断茎叶。坡地土壤仍显湿润,部分低洼处可见未干的雨水,灰条菜群落间夹杂着少量荠菜和马齿苋。

舌尖上的“野味”:一菜多吃引怀旧

“开水焯过凉拌最爽口,加蒜泥和油泼辣子能多吃两碗米饭!”67岁的王师傅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如数家珍,“我们困难时期常吃这个,现在饭店里一盘凉拌灰条菜卖到28元哩。”对于记者提出菜叶有虫眼的问题,一位老人笑着说“虫眼虽小,但说明灰条菜没有农药,洗洗后不影响食用。”

多位中老年采菜者表示,灰条菜可做包子馅、烩面菜,甚至晒干后冬季炖肉。

据了解,灰条菜学名藜,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钙含量是菠菜的2倍。与此同时,周边一些小超市的杂粮摊位悄然出现变化——绿豆、玉米面销量增长明显,售货员透露:“都是买去掺灰条菜蒸疙瘩饭的。”

特殊气象催生“野菜季”

西安有专家分析,此次灰条菜爆发式生长与近期特殊气象密切相关。“6月底持续高温达35℃以上,7月1日单日降水23毫米,这种‘高温+骤雨’模式极易激活土壤中藜科植物种子。”她指出,灰条菜因其种子可休眠数十年的特性,常在城市施工后“见缝插针”生长。

傍晚时分,坡地上仍有三两居民寻觅着遗漏的嫩芽。退休教师陈爱华小心避开植株根系:“采完这片,下一场雨说不定又长新芽。老祖宗说的‘靠山吃山’,在城里也有了新意思。”   “野生灰条菜可能吸附重金属,建议用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烹饪前务必焯水。”西安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高伟雄特别提醒,靠近马路或工地的野菜需谨慎食用。他建议:“体质敏感者首次食用应少量试吃,出现舌麻、皮疹需立即就医。”

随着西安城市绿地管理日趋精细化,这场意外的“野菜狂欢”或许将成为都市人与自然共生的一则生动注脚。

(编辑:吕媛媛)

(责编: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