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9.9元包邮手机壳暗藏“气味隐患”

专家提醒慎选低价产品

9.9元包邮手机壳暗藏“气味隐患”

专家提醒慎选低价产品

2025-07-15 22:52:19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陶颖)当手机成为“必备单品”,手机壳也成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时尚配件”。然而,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小商品市场里,热销的“9.9元包邮”手机壳背后,可能藏着影响健康的“隐形陷阱”。有购买者发现,新购手机壳拆封后气味刺鼻,尤其手机发热时,异味会更加明显。

 

市民吐槽:“新壳刺鼻,用着心慌”

“刚拆开快递就被呛到了,那股塑料味浓得能飘满整个屋子。”7月14日,家住西安高新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上周她在某电商平台花9.9元买了两个卡通手机壳,本想图个便宜好看,结果拆开后发现气味异常。贴着脸打电话时,总觉得头晕,用了两天赶紧扔了,现在换了个50多元的,一点味都没有。

 7月14日中午,在太乙路、东大街、康复路附近的多家店铺,记者看到有“9.9元3个”“9.9元两个”的手机壳在售卖,手机壳色彩鲜艳、款式多样,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记者拿起一款透明硅胶壳,凑近便能闻到明显的塑胶味,店主坦言:“便宜货就这样,放几天味就小了,年轻人图个新鲜,用不了多久就换了。”

在电商平台搜索“手机壳”,多款产品标价低于15元,有店铺主打“9.9元包邮”。打开评论区,“气味大”“刺鼻”“发热时味更重”等吐槽频频出现。一位网友留言:“给孩子买的卡通壳,孩子总说‘闻着不舒服’,仔细一看材质发黏,赶紧扔了。”

 

调查揭秘:低价背后的“材质猫腻”

“9.9元还包邮,想用好材料根本不可能。”从事手机配件批发的西安商户赵先生透露,正规手机壳的成本至少包含原材料、加工、包装等环节,好的硅胶料和再生料的差价能差出好几倍。低价手机壳大多用的是回收塑料、劣质PVC(聚氯乙烯),为了让材质更柔软,还会添加大量增塑剂。

注册安全工程师李明解释道,低价手机壳的“刺鼻味”,多来自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这类物质遇热会加速释放,而手机使用时温度能达到40℃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型挥发器”。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低价手机壳存在铅超标情况,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尤其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极大,同时也会引发过敏、呼吸道不适,对孕妇危害更甚。

走访中记者发现,低价手机壳大多“身份不明”,包装上没有材质说明、生产厂家,更没有质检报告。一店铺内,多款手机壳连基本的执行标准编号都没有,店主称“都是小厂做的,哪有那么多讲究”。

专家提醒:三招避开“气味陷阱”

“选手机壳不能只看价格和颜值。”李明提醒市民,长期接触不合格手机壳释放的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咳嗽、皮肤瘙痒等问题,尤其儿童免疫力较弱,更需谨慎。

李明建议通过“看、闻、查”三招避坑。看标识:优先选择标有3C认证、执行国标《手机壳套通用技术要求》的产品。正规手机壳通常会在包装上注明材质,如食品级硅胶等;闻气味:拆开包装后若有明显刺鼻味、塑胶味,或放置几天后仍有异味,果断放弃;优质产品气味轻微或无异味;查渠道:尽量在正规商超、品牌门店或有资质的电商店铺购买,避免在无资质的小摊点、不知名平台选购低价产品。

(编辑:吕媛媛)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