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南麓的佛坪县金星村正以“冬种油菜夏插秧”的轮作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近年来,村两委、镇村干部及包联单位与干部群众勠力同心,通过产业创新、党建引领、多方联动,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集体经济从弱到强,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产业创新,轮作模式激活土地“双收益。金星村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气候温润,土壤肥沃。为破解传统农业效益低、土地利用率不足的难题,村两委依托当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优势,探索出“冬油菜+夏水稻”的轮作模式。自2023年起,金星村采取“合作社集中种植+农户分散种植”的模式,带动群众利用闲置土地参与油菜种植和管护,全村累计种植油菜30亩,亩产200余斤,水稻20余亩,亩产1100余斤,其中村集体利用18亩闲置土地,种植油菜和水稻,分布增收2万余元和4万元。同时油菜花海和成片水稻还吸引了周边游客到村打卡,为乡村旅游埋下伏笔。这种“一季油菜一季稻”的模式,使土地年利用率提升至100%,既改善土壤肥力,又实现“一田双收”,为集体经济注入稳定动能。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向心力”。村两委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面对土地流转初期群众疑虑,村支书李宗林带领党员干部逐户走访,用“算细账”的方式讲解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党员陈某率先流转自家5亩土地,带动20余户村民跟进,为规模化种植奠定基础。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通过统一采购、销售获取溢价收益。2024年,金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66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轮作产业贡献占比超40%。此外,村两委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依托佛坪县生态旅游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将金星村纳入“农文旅融合”板块,规划建设油菜花海观光步道、稻田体验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多方联动,构建振兴“共同体”。金星村主动协调对接,充分发挥镇村、包联单位等资源,去年以来,争取项目及帮扶资金80余万元,修建便民桥两座,修复灌溉渠150米、河堤1200余米,新装路灯25余盏,解决农业灌溉和群众出行难题。同时,协调包联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选派农技专家驻点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使油菜、水稻单产分别提升10%和8%。
未来展望,绘就振兴“新画卷”。站在新起点,金星村正谋划新一轮发展,计划利用闲置土地持续扩大油菜种植,申报“蒲星菜籽油”有机品牌;探索“稻鱼共生”模式,提升稻田综合效益。依托“春赏油菜夏观稻”的景观优势,举办“农耕文化节”,推出亲子插秧、稻田捉鱼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同时,积极发挥帮扶单位网信办力量,培养本土电商人才,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将农产品销往全国,解决村集体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金星村的实践证明,只要干群一心、多方联动,就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小田地”产出“大效益”。未来,金星村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更加绚烂的篇章!
作者:范玲
作者单位:佛坪县陈家坝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