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姬娜 实习生 郗欣蕊 程润阳 冯冠如)“当我提笔写下这封信的时候,手一直在抖……您的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7月21日10时许,西安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一封来自受捐者的信,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史先生手中。他的血液正缓缓流入分离机,提取出的造血干细胞,将用于救治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
“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患者在信中坦言,最开始,她甚至不想治疗,“觉得希望太遥远,遥远到只在韩剧里出现过”。后来,经历反复化疗和不确定的等待,她感到力不从心。
直到医生告诉她,有一位志愿者愿意给她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忍不住热泪盈眶。您不仅拯救了我,更是拯救了我们全家的希望,是您让我相信,人间有大爱,希望永不灭。”她写道,“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相见,但请您相信,我会把这份爱传下去。”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感谢,躺在病床上的史先生只是简单而坚定地说:“你不是一个人,身后还有我们,坚强地活下去!”
这句话,正是他20余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的信念写照。
1999年,正在上大学的史先生参加无偿献血,开启了他的公益之路。2006年,他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这不是我第一次准备捐献,但每次接到通知,觉得自己能帮助到别人,就很欣慰。”史先生说,2021至2023年,他曾3次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都毫不犹豫同意捐献,但因患者病情变化等原因未能捐献成功。今年6月3日,当第4次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时,46岁的他依旧义无反顾,从高分配型、体检、打动员剂,直到7月21日完成捐献。
作为一名登山协会户外运动指导员,史先生之前目睹过许多意外伤害,有人摔伤骨折,有人遭遇失温身故。2005年起,他投身应急救护领域,2015年成为陕西省红十字救护师资。10多年来,他在企业、机关、学校进行了上千场救护培训,曾用英文为外国友人讲授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常常化身“急救员”——在地铁站救助癫痫患者,在马路边为车祸伤者包扎止血,甚至通过视频指导同伴完成溺水者的心肺复苏。
7月21日中午,完成采集的史先生成为全国第20619例、陕西省第3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多一个人,病人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陕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全省14.4万名入库志愿者中,成功捐献者仅3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