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洪峰中的“迷彩堤坝”!吴起退役军人的抗洪“十二时辰”

洪峰中的“迷彩堤坝”!吴起退役军人的抗洪“十二时辰”

2025-07-30 16:25:03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任荣)“城区河水水位超警戒线!低洼路段积水超1米!”7月24日深夜,一通紧急电话刺破了吴起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王信的宁静。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他抓起外套就冲向暴雨倾盆的夜幕——一场守护家园的战斗已经打响。

“召之即来”

迷彩方阵雨夜集结

灾情就是命令!分散在全县各乡镇的26名队员闻令而动。凌晨0时05分,大队部灯火通明,全体队员在肆虐的暴雨中完成集结,26道坚毅的迷彩身影义无反顾地冲向最危险的地方。

河岸路灯在雨幕中晕成模糊光斑,昔日浅浅的河道浊浪翻涌,水深齐腰,沿街商铺门板在洪水冲击下哐当作响。王信带领队员们像钉子般铆在积水最深的路口。雨水顺着帽檐砸在脸上,他们蹚着齐腰深的激流,转移被困老人、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在塌方路段设置警示、搬运物资、搭建临时安置点……

“脱的是军装,脱不掉军魂;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责任。”王信大队长的话,成了这场暴雨中最嘹亮的冲锋号。晨光熹微中,湿透的“吴起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队旗再次展开,雨水洗过的旗面格外鲜亮。

“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战场”

“迷彩”身影筑起铜墙铁壁

7月25日,特大暴雨导致北洛河水位暴涨,洪水漫堤,城区街道一片汪洋。吴起县公安局全警动员,守护群众安全。与此同时,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的队员们持续奋战在险情最重的区域。

“咱当过兵,这时候不上谁上?”面对持续强降雨和不断上涨的洪水,王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又转身冲进了积水区。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他们争分夺秒装填沙袋加固堤防,在齐腰深的浑浊激流中协助转移受困群众和物资。雨水模糊了视线,泥浆浸透了衣背,但无人停下脚步。

八方驰援

“迷彩”力量汇聚暖流

吴起的灾情牵动着四面八方退役军人的心。在吴起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奋战的同时,来自西安未央区、甘泉县、安塞区、子长市、定边县,以及吴起蓝天应急救援队、志丹雷霆、吴起雷霆应急救援队等多支以退役军人为主力的队伍火速驰援。他们的旗帜,在灾区的废墟上高高飘扬。

长征广场对面的地下停车场积水深达2100立方米,成为救援难点。西安未央区蓝天救援队队长代晓龙带领队员,携带专业抽水设备迅速投入战斗。“我们26日一早就投入了,”代晓龙在现场坚定地说,“用我们带来的2台中型泵(每小时180立方)和1台小型泵(每小时50立方),预计明早能抽完。我会一直干下去!”

在泥泞的战场上,这些驰援的退役军人们弯下腰,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用手在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奋力挖掘,一捧一捧地清理淤泥,寻找被掩埋的重要设施。沉重的淤泥裹满大半身,汗水混着泥水从他们坚毅的脸庞滑落。

“看到他们这样全身心地泡在泥水里,用手一点一点地挖,作为一个外地人这样拼命帮我们,除了感动,真的只有深深的敬佩!必须给你们点赞!”现场一位本地刘姓志愿者哽咽着说道。这抹来自八方的“迷彩”,用最原始却最有力的方式,为灾区人民托起了生的希望。

“退役不褪色”

重建家园续写担当

7月28日,雨势渐歇,但战斗并未结束。灾后清淤、排险、安置和重建工作紧张推进。吴起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全体队员仍坚守一线。在临时安置点,队员们搬运物资的身影忙碌不息。

“你们连续作战,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始终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就是退役军人的本色!”相关负责人看望慰问时,紧握队员的手动情说道。在排险现场,看着队员们清理倒伏树木、排查房屋隐患,慰问组感慨:“你们不仅是抗洪的‘突击队’,更是灾后重建的‘生力军’。”

“感谢组织的关心!”队员们擦着额头的汗回应,“从接到命令那天起,我们就把‘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刻进了骨子里。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就会一直守在这里。”一位队员分享的瞬间温暖而有力:“昨天帮王奶奶转移时,她拉着我的手说‘看见穿军装的,心里就踏实’,这比啥奖励都珍贵。”

这支由57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大队,在王信的带领下,从无资金、无阵地、无人员起步,依靠战友和社会爱心捐助,逐渐壮大并正式注册。他们依据专长组建了应急救援队、红色宣讲队等8个分队,将“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退伍不退志,爱心献社会”的誓言融入日常服务。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从守护祖国边陲的军旅生涯,到回乡投身公益成为志愿服务“领头雁”,王信和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军魂永不褪色!当洪水撕裂大地,正是这一抹抹坚韧的“迷彩”,用血肉之躯缝合创伤,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起最坚实的脊梁。风雨中,他们就是那道驱散阴霾、带来希望的最耀眼的光!

(编辑:薛诗彤)

(责编: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