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旧衣服旧家具咋处理 社区这些操作接地气

旧衣服旧家具咋处理 社区这些操作接地气

三秦都市报 2025-07-30 19:26:44
分享到:

居民家里的旧衣服、旧家具怎么处理?7月23日至26日,记者走访西安市十余个社区发现,多个社区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方式解决居民的小烦恼:引进第三方机构,设置智能回收箱进行有偿回收;发挥居民所长,开设“爱心工坊”改造旧衣;开办公益市集,维修或义卖小家电;设立“爱为宝”回收箱,通过省慈善协会捐给山区更需要的人;对接线上回收平台,上门回收大件旧家具……既解决居民困扰,又推动环保资源循环利用。

智能回收 让旧物变“真金白银”

“嘀——”随着扫码声响起,绿色智能回收机的箱门应声而开。7月23日中午,西安市未央区谭家街道恒大帝景社区的居民卫女士将旧纸箱、旧衣物投入回收机内,系统自动称重2.2公斤,手机屏幕立即显示收益1.36元。“既腾出了储物空间,又能赚零花钱,这些旧物也有了好去处。”卫女士笑着说。

记者看到,智能回收机机身醒目标注着可回收物分类,其中,织物类包含衣物、围巾、鞋子、被子、毛毯和毛绒玩具等;金属类涵盖小家电和水龙头等。

该社区工作人员刘云霄表示,自从去年社区引进9台“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机以来,楼道堆物现象基本没有了,既环保又经济,真正实现了“有偿回收、聚废为宝”。

“装满30公斤自动提示,我们平均每天清运3次。”“爱回收·爱分类”工作人员余书鹏正通过后台查看各站点数据。他介绍,智能回收机能识别投递物品种类,对违规投递会发出警示,目前绝大部分居民都能正确分类。对频繁乱投者,系统会对其账号进行封禁。

说话间,工人正将回收箱里的物品打包好装上清运车,随后运往分拣中心。这些物品经精细分选后,将用于二手销售、再生利用或者公益捐赠等。

“小家电投放中,居民们投放比较多的是烧水壶和电饭煲等。这种有偿回收方式很受居民欢迎,提高了垃圾分类积极性,解决了小区内垃圾堆积和消防隐患问题。”余书鹏表示,居民只需扫码开箱,投放完毕超过1元即可提现。

不仅仅该社区有这样的智能回收机,余书鹏表示,目前,他们在西安7个区的603个小区投放了1791台智能回收机,覆盖135万居民,参与投递的居民超过74万人。

巧手改造 让旧衣服“七十二变”

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航开路社区二楼的“开心工坊”,一场旧衣重生的“魔法”正在上演。

“太好了,我们的旧衣服终于有了好去处。”7月23日上午,65岁的蒋女士拎着一个大包来到“开心工坊”,一边笑着对项目主理人薛女士说,一边掏出包里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的T恤、柔软的家居服、厚实的羽绒服和几条裤子。“以前不知道社区有个‘开心工坊’,家里的旧衣服都被我扔了,现在听说后就赶紧拿过来。”她满意地打量着工坊里的陈设,认为社区这波操作很接地气。

同样前来捐衣服的杨女士笑着说,把旧衣服改造成不同的手工艺品或者实用物品,很有意义。

薛女士向记者介绍柜子上陈列的各种作品,用旧旗袍改造的精致手提包,用棉袄等改制的枕头,用旧衣服做成的小玩偶、坐垫、帽子、鞋、桌布、头花和沙包等。这些手工艺品有的用于义卖,有的捐赠。

工坊里摆放有4台功能不同的缝纫机,团队成员正在专注地缝制衣服。“我们团队有8名成员,每周六大家带着居民一起商量改造旧衣,每周二还教居民学习如何使用缝纫机。截至目前,一共改造了大约1000件作品,看着废旧物品变成可爱又实用的生活物件,大家成就感满满。”薛女士笑道。

“我用一下缝纫机,给裤子锁一下边。”居民李女士拿着一条裤子走过来。她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并向记者解释道:“家里没有缝纫机,这里刚好免费提供,锁边后裤子还能继续穿。”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开心工坊”既发挥了社区能人的作用,又解决了旧衣服处置的问题。与此同时,缝纫机还供居民自助使用。

公益捐赠 让爱心传递

“这些衣服我们都清洗干净了,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7月24日上午,在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街道西勘社区,居民杨女士带着女儿一起将整理好的衣服投放在“爱为宝”回收箱。“孩子长得快,新买的衣服穿不了几次就小了,又舍不得扔,能捐出去帮到别人真的很高兴。”杨女士说。

此时,居民李先生也抱着清洗过的羽绒服前来,他说:“能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我觉得很有意义。”

记者看到,该回收箱上标注着“陕西省慈善协会爱为宝行动”“您的爱心奉献 汇聚慈善力量”等字样,并标注有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以及回收箱的数字标号。

此时,社区工作人员接到一位80多岁的居民张女士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要捐赠衣服,但是自己行动不便。工作人员便上门取了衣服,投放至回收箱。

“旧衣服放在家里占地方,扔了又可惜。考虑到居民的需求,我们便和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动,在社区设置了回收箱。既解决了旧衣处置难题,又传递了爱心,一举两得。”西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洋说。

现场,工人打开回收箱,将衣物取出打包后,放上清运车。

“西勘社区是我们最早投放回收箱的试点社区之一,多年来,居民参与度非常高。”陕西慈善发展与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蔡芙蓉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在全省50多个市县区3000多个街道、社区投放回收箱7200多个。

维修义卖 让家电焕发新生

“我家里有几款榨汁机一直闲置着,今天特意拿来两台新的进行捐赠。”7月25日,在航开路社区“青兜兜”公益市集,市民李女士将包装完好的榨汁机放在柜台上。工作人员刘娜熟练地贴上标签,原价100多元,现在义卖价35.5元,所得善款用于公益活动。

李女士是该市集的常客,上次她家里那台老洗衣机坏了,拿到这里免费修好后,又用了大半年。后来,她家里买了一台新的洗衣机,就把这台“康复”的洗衣机捐给公益市集。记者现场看到,洗衣机在这里上岗后,用于清洗居民们捐赠的旧衣服。

该市集工作人员刘娜一边整理着柜台上的小家电,一边介绍道:“居民送来的问题电器,我们志愿者团队都会免费维修。修好后,主人可以继续使用,也可以选择捐赠义卖。还有一些是居民捐赠的可以正常使用的家电。义卖款用于支持社区公益项目。”

市集角落里,一个共享工具箱里面放着居民捐赠的剪刀、钳子和锤子等工具,免费供其他有需要的居民借用。

线上平台 上门回收旧家具

7月26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物业不允许居民把大件旧家具随意丢弃在垃圾站。针对旧家具的处置问题,西安不少社区居民纷纷利用线上平台寻找解决方案:比较新的家具,联系慈善机构进行捐赠;尝试在社区群或者网络二手平台进行转卖;不能用的旧家具,联系线上回收平台付费上门回收代扔。

富力城小区居民杨先生是社区两个“好物分享群”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我们会在群里发布旧家具转让信息,大家住得近,有人转让,有人买,既省钱又增进了邻里关系。”如今这两个微信群已成为社区闲置物品流转的重要平台,新业主和租户也能通过这个群快速置办必需品。

“家里淘汰的旧床又大又沉,自己根本搬不动,小区垃圾站又不让扔。”家住北郊的市民吴女士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困扰。对此,其所在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建议,对于废旧的床、桌椅和沙发等大件物品,可以通过支付宝平台便捷处理——在支付宝搜索栏输入“旧家具”关键词后,会有“家电回收”“家具回收”等选项,点击进入即可选择相应回收服务。

构建完善的社区旧物处理生态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石英认为,从回收箱到义卖市集,从社区工坊到群聊共享,一些社区这种贴近生活、居民参与度高的接地气举措,成功将“旧物处理”转化为“文明习惯”,让旧衣、旧家电、旧家具等物尽其用,走上“利用—改造—传递”的良性循环之路。

石英进一步建议,应强化政企协同,社区与政府部门、物业深化合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携手专业机构,为大件旧家具提供上门回收服务。同时,定期开展旧物改造工作坊,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与参与度,让闲置物品在高效循环中焕发新生,构建更完善的社区旧物处理生态。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郗欣蕊 廖子萱  冯冠如  程润阳

(编辑:吕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