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于新院 记者 代泽均)在西安市未央区欧亚南路社区,群众总能看到一个消瘦的身影穿梭在街巷楼栋间,他看着斯文却走路带风,说话简练但充满坚定,所到之处总有群众主动上去打招呼。大家伙都说:“党警官身上有股子当兵人的气质。”
他就是公安浐灞分局浐水西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党楠。这位36岁的社区民警,心里始终装着两个“儿时梦”。“小时候就想当军人保家卫国,当警察除暴安良,没想到都实现了!”他拍着胸脯笑,眼里闪着光。
两次圆梦,制服里的忠诚底色
1989年出生的党楠2006年入伍,2015年参加公安工作。“无论在军营还是警营,也无论在哪个岗位,我时刻明白自己的职责使命,干什么都要奋勇争先,当群众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向前冲!”党楠坚定地说。
军旅生涯铸就了党楠严谨细致的作风。从军人到一名警察,他迅速适应警营生活,刻苦学习法律知识,提升业务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纠纷,党楠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韧性和警察的敏锐。他深知,无论是军人还是警察,都肩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
从军营到警营,军装换成警服,可党楠骨子里的劲儿始终没变——说话直来直去,做事雷厉风行,走访社区时总爱往人堆里扎,“张阿姨您家水管修好了?”“李叔别急,养老金诈骗我再给您多讲几遍”,熟稔得像自家人。
刚入警时,党楠也曾手忙脚乱过。辖区张家漏水淹了李家,王家嫌楼上孩子太吵。“一开始觉得调解纠纷哪有破案英勇?”党楠挠挠头,“后来才懂,把小矛盾摁下去,比破大案更见真功夫。”
为了和辖区群众打成一片,他揣着笔记本挨家跑,谁家有难处,谁家有矛盾,笔记本都记了好几本,社区的事也摸得门儿清。
面对社区里复杂、繁琐的“细碎小事”,党楠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做到为民服务再做细一些、与民沟通再做深一些、为民解忧再做实一些。
扎根社区,家长里短中的“解结人”
如今走到欧亚南路社区,提起社区民警党楠,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有事就找党警官,他不仅是我们社区的守护者,更是我们的‘贴心人’。”社区张大妈笑着说。
党楠深知,社区工作无小事,居民的每一件诉求都牵动着他的心。他坚持每天走访社区,与居民、商户面对面交流,宣传防骗知识,了解社情民意。从居住证办理到生活噪音投诉,党楠都一一细致处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信赖和好评。
在处理居民纠纷时,党楠更是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耐心。
“党警官,楼上孩子蹦蹦跳跳,吵得我家娃没法写作业!”7月25日一大早,辖区张女士的电话带着哭腔。党楠揣上笔记本就往小区跑,楼上王大妈也嗓门大声说道:“我家娃刚上幼儿园,哪管得住?”他拉着两人坐下来,先给张女士递瓶水:“我给您找块隔音垫试试?”又转头劝王大妈“咱分时段管管孩子,下午五点后让娃在地毯上玩,行不?”三个钟头磨下来,两家握手言和,王大妈还特意买了地垫,张女士也说“远亲不如近邻”。
这样的事,党楠每个月要遇上十来起。他琢磨出个“四步化解法”:先在辖区排查隐患,再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精准调解,遇上“老大难”就找有关部门联动,最后还得回访盯着。
社区里的微信群,是他的“第二战场”。
“党警官,你帮我看看这短信是不是诈骗?”“小党,居住证咋办理?”党楠每天睡前必翻一遍社区微信群,再晚也会回复。有一次凌晨两点,物业发消息说有人拉车门,党楠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功抓获三名嫌疑人。
“群里有我电话,就是让大家有事第一时间找到我。”党楠总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双向奔赴,烟火气里的“贴心人”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区治安形势,党楠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党楠没少花心思。他在每个小区、企业门口张贴醒目的反诈提示,一有空就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反诈宣传。他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企业微信居民群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答群众疑问,收集社情民意。
眼下正值暑假,他在社区里给孩子们开反诈小课堂,拿糖果当奖品,教孩子们“陌生人的红包不能点”;给老人发防骗手册,用陕西话念叨“保健品别乱买,有事找我”;商户们的治安责任书,他逐字逐句讲明白,“夏天喝酒别闹事,我可盯着呢”。
在夜间巡逻方面,党楠也充分发挥了青年民警的朝气与冲劲。他主动靠前、担当作为,积极安排部署中队民警建立社区夜间巡逻防范群,以“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为牵引,加强基层群防群治力量。通过组建警保联勤巡逻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如今走在辖区,党楠的称呼也从“党警官”变到“小党”。菜市场王大姐见他就塞个苹果,“上次多亏你劝架,不然我跟隔壁摊早闹翻了”;小区保安老李总拽他唠叨两句,“夜间巡逻方案好使,这月没丢过东西”。居民们说,看见他那身警服,心里就踏实。
从穿军装到穿警服,变的是衣裳,不变的是护着老百姓的心。就像党楠常说的:“守着社区里的这方烟火,值!”
在辛家庙派出所,曾是侦察营长的民警孟昭,在早晚高峰蹲守街头巷尾,注视着可疑的身影。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孟昭也在考虑如何防控发案,炎炎夏日汗水浸透警服,他专注排查每一处公共视频点位,校准偏移的探头角度,协调修复线路故障。他深知,这些“眼睛”是破案的利器,也是预防犯罪的屏障。
无悔担当
新筑派出所警务站民警孟立浩曾有16年军旅生涯,体魄与信仰淬炼如钢,曾因“从子弟兵到警察”的转变犯难。凭部队不服输的劲,他向老民警学习,终成善换位、贴民心、用真情的知心人。谈及心得,他说:“把事当事,就不会有事;把事不当事,就会摊上事!”
在整治“九小场所”消防隐患的治安大队民警代碧,曾有着9年多公安消防部队服役经历,转业后他将军人的严谨和对“守护”的深刻理解,转化成治安隐患“必查”、重点场所“必访”、责任承诺“必签”的工作守则,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全。
反恐怖和特警大队辅警李航的名字,曾因一次生死救援登上热搜。“说不怕是假的,但部队教的‘黄金四分钟’刻在骨子里,救人要紧!”面对车祸后汽车随时爆燃的险境,他与的哥张望合力徒手破拆车门,在烈火吞噬车辆前十几秒,成功救出4名被困者。聚光灯会褪去,李航和战友们日复一日穿行于大街小巷,无声地诠释着融入血脉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