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日,白河桥儿沟队队员在比赛中投篮。 本报记者 董剑南摄
本报记者 董剑南 齐珂雨
7月29日傍晚,热浪渐退。坐落于巴山汉水间的岚皋“村BA”体育馆内灯火通明,锣鼓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20世纪30年代起,岚皋就有举办篮球比赛的记录,当地的篮球运动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深厚。如今,岚皋130多个村(社区)都有篮球场。
体育沃土滋养出品牌赛事。在岚皋,“村BA”已经连续举办3年。第三届巴山汉水“陕西村BA”体旅促商贸活动(以下称岚皋“村BA”)吸引了11个省份的110余支球队参加,将进行300余场比赛和600余场文艺展演。这场体育赛事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激活了展示城市形象、推广地方文旅、释放消费活力的新引擎。
赛事火起来 人气聚起来
7月29日晚,白河桥儿沟队与秦岭之心绿都宁陕队的比赛打响。虽然只是一场小组赛,但现场座无虚席。就连平日里闲不住的孩子,也整齐地坐在看台上,瞪大眼睛观赛。
接球、起跳、出手,白河桥儿沟队球员徐洋命中一记三分,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在热情的助威声中,徐洋拿下全场最高的20分,帮助球队赢得胜利。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岚皋‘村BA’比赛。场馆焕新,赛事升级,球迷热情不减,一届比一届精彩。”徐洋说。
岚皋县委副书记王诚介绍,本届赛事分为“秦风汉韵”陕西文旅挑战赛、“山河争霸”全国文旅挑战赛、“青春之光”大学生挑战赛、“振兴之光”美丽乡村挑战赛等6个阶段,从7月持续至10月。赛事期间还配套搭建集装箱集市、黄家河坝商贸展区,开展系列促销活动,以丰富文体旅商体验吸引八方来客。
对于群众来说,“村BA”让他们有了近距离欣赏精彩赛事的机会。
岚皋群众胡耀艳几乎每天都要带9岁的儿子来现场观赛。“儿子正在练篮球,看得可认真了。”胡耀艳说,“村BA”开赛后,街坊邻里下班后“不是在看球,就是在看球的路上”。
提升的不只是赛事观赏性,还有“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在城区的一家理发店前,“免费为‘村BA’球员和志愿者理发”的标语格外醒目。
“在岚皋,很多人都在为‘村BA’成功举办努力着。我是篮球爱好者,也想出一份力。”理发店店主胡志银说,“每天都有‘村BA’球员来店里剪发。看着留着新发型的队员在场上取得成绩,我特别高兴。”
消费热起来 经济活起来
7月29日,岚皋“村BA”体育馆一侧的文创展区内,陕西多彩盛发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焦省安正热情招呼观众:“快来看看‘村BA’主题文化衫,款式时髦,穿着场景多样。”
焦省安是岚皋人,2022年返乡建起纺织厂。借着“村BA”的东风,他开发了3款主题文化衫,日均销售额超万元。“我们要扩大生产线,拓展定制球衣等品类,把岚皋‘村BA’文化‘穿’出去。”焦省安说。
为了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岚皋“村BA”组委会围绕体育馆打造复合型文旅空间,引入观景咖啡厅、亲子娱乐区、纪念品展区等商业配套,开发冰淇淋、毛绒玩具、纪念徽章、邮票等30余种文创产品。
场馆外围的集装箱集市同样热闹,魔芋酸奶、魔芋凉皮等特色小吃日均销量近千份,成为游客打卡的限定美食。“魔芋酸奶一天能卖三四百瓶。”摊主程世华说。
岚皋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长魏华介绍,当地通过“赛事引流—消费转化—产业提升”思路,以“体育赛事+电商直播”放大电商助农效应,搭建集装箱集市、群众大舞台、“一河两岸”商圈等多元消费场景,吸纳文创、特色餐饮等商家入驻,释放消费活力。
非遗“亮”起来 文旅融起来
7月20日晚,第三届岚皋“村BA”开幕式上,大道锣鼓激情敲响,晓道竹马与街头篮球的跨界融合让观众眼前一亮。
“文化氛围和篮球氛围一样浓厚,就像看了一场篮球主题的文旅大片。”现场观众刘丽娜说。
“我们将民歌与电音、摇滚结合,打造‘万人蹦巴迪’曲目。赛事间隙,演员上台表演巴山民歌、陕南花鼓等节目。三维投影等科技手段让地域文化焕发新光彩。”岚皋县文化馆馆长李自龙说。
从“相加”到“相融”,非遗展演让岚皋“村BA”更具文化范儿、科技范儿与潮流范儿。
今年,赛事主题曲《“村BA”我的主场》走红。“我们在原版基础上重新编曲,加入摇滚等元素,前奏适合给短视频配乐,给观众二次创作空间。”岚皋岚创映画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坤说。李坤受去年“村BA”触动,回乡成立工作室,让乡土文化以创新形式传播。
为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赛事应用AI、大数据升级传播矩阵,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赛事、非遗、美景、美食等内容,展示岚皋及参赛队伍所在地文旅特色。
据统计,岚皋“村BA”开赛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6万人次,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达92.4%,1.4万余名团队游客专程感受“村BA”的独特氛围。文化与体育资源“串珠成链”,赛事与文旅“双向奔赴”。
“我们将坚持文体旅商四位一体,把‘村BA’赛事活动办成‘聚人气、引流量、促消费’的经济活动,推动群众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做强岚皋‘村BA’品牌。”岚皋县委书记魏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