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陕西将举办系列活动。正值夏季,减重需求旺盛,但“练了没效果”“不知道怎么练”成了常见困惑。8月6日,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帖丽丽结合《中国18—64岁健康成年人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给出运动建议。
算清“消耗账”
“想通过运动减重,得先搞懂‘代谢当量(MET)’这个指标。”帖丽丽解释,MET是衡量运动强度的“通用单位”,数值越高,单位时间消耗热量越多。对18—64岁成年人来说,中等强度运动(MET 3-5.9)是减重的“黄金区间”——既能有效燃脂,又容易坚持。
“家务中洗碗、扫地、整理房间都属于低强度,就是轻体力活动。”帖丽丽表示,外出买菜负重回来,可能达到中等强度;而跑步、跳绳这些才是高强度。
关于快速判断自己的运动强度,她分享了几个小窍门:中等强度活动时,说话没问题但不能唱歌;高强度时可能连说话都困难。此外,还可以测量心率:低强度时心率大概 100 次 / 分钟,中等强度 100-140 次,高强度就超过 140 次了。
她以60公斤成年人为例:快走(MET 5.2)1小时消耗约312千卡,相当于1碗米饭的热量;骑自行车(MET 5.5)1小时消耗330千卡,相当于200克瘦牛肉的热量。“每天累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再配合饮食控制,就能形成热量差。”
不同体重的人消耗差距也很大。“比如同样是擦一小时玻璃,80 公斤的人消耗224千卡,50 公斤的人消耗 140千卡,相差84千卡。”体重越大,家务的 “附加消耗” 越明显。
把运动融入日常
能不能靠做家务减肥?帖丽丽表示:“多数家务是低强度运动,很难达到燃脂效果。而且,人们觉得干活了就能多吃,容易摄入失控。”
针对不同人群的生活节奏,帖丽丽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上班族可利用通勤和碎片时间: “提前1-2站下地铁,快走20分钟;午休时爬10分钟楼梯(MET5.5),或在办公室做‘坐姿抬腿’‘靠墙静蹲’,每组1分钟,重复5组,既能激活下肢肌群,又不耽误工作。”
自由职业者或家庭主妇则可穿插高强度间歇:“拖地时加大动作幅度,配合原地踏步(MET4);晾衣服时踮脚伸展(MET3.5)。每天穿插3次10分钟‘家务+运动’组合,比如擦窗5分钟加开合跳1分钟,能有效提升整体消耗。”
老年人适合低强度持续运动:“早晨打30分钟太极(MET3.5),傍晚跳40分钟广场舞(MET5.5),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能避免关节损伤,关键在于‘每天坚持’。”
当心误区让减重“白费力”
“很多人运动后体重没降,问题往往出在细节上。”帖丽丽特别提醒要避开一些误区。
比如,别用“累”衡量效果。“拖地、洗碗虽让人觉得累,但多是低强度运动(MET<3),1小时消耗可能不到200千卡,远不如20分钟跳绳(MET10.2)的燃脂效率高。”
要警惕“运动后补偿心理”。“有人跑完3公里,就奖励自己一杯奶茶,相当于白练1小时。建议运动后补充蛋白质和蔬菜,避免用高热量食物‘犒劳’自己。”
同时,避免单一运动。“长期只做走路、广场舞,身体会逐渐适应强度,热量消耗也会减少。建议每周加1-2次高强度间歇训练,比如快跑30秒+慢走1分钟,重复8组,能有效提升代谢水平。”
“运动减重没有‘捷径’,但有‘巧劲’。”帖丽丽强调,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状态调整运动强度,“能边运动边说话但不能唱歌,就是最合适的中等强度锻炼。”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