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niania宝鸡 /正文

姜嫄履迹

2025年08月15日 18:42:13 来源:宝鸡日报




  在《诗经·大雅·生民》中有:“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说的是姜嫄在祭祀后踩踏巨大的足迹而受孕生下周人始祖后稷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姜嫄履迹这一成语,也深藏人们对生命起源的敬畏,对文化根脉的追寻。
  宝鸡市退休教师赵中华对周文化颇为喜爱,他认为,古人以这样浪漫的想象解释始祖诞生,看似奇幻,实则藏着朴素的生命观:将族群的起源与天地自然相系,认定生命是“天之所赐”,故而对“生”抱有天然的敬畏。就像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次见“求年”“祈生”的刻辞,先民对着天地祭拜时,大抵也带着和姜嫄故事里一样的心情——相信生命与万物同源,须心怀敬畏地承接。
  而这故事能流传数千年,更因它是周人“文化寻根”的载体。后稷教民耕种,开启周人农耕文明,姜嫄作为始祖之母,成了周族精神根系的象征。如今,人们去位于宝鸡的周原遗址参观,去岐山周公庙的姜嫄殿游览,是想从这故事里找到历史文脉的来处——我们的先祖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开启文明?这些追问里,藏着对“我从哪里来”的本能探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很多人都知姜嫄弃子的传说,被遗弃的婴儿却被动物和其他人所救护。人们初听到这个故事,或许以为姜嫄对孩子不负责任,其实不然。据记载,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炼的习俗,同时也是一个部族在建立之初,其开创者或继承者所必经的生命仪式,以说明此人非同凡响,将会担起大任。
  “现在讲生命教育,其实古人早有答案。姜嫄故事里,对生命的敬畏、对根脉的珍视,正是我们今天需要接续的。”赵中华说,当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宝鸡人民公园里看姜嫄雕塑、讲“后稷的母亲”的故事时,故事里的奇幻色彩或许会被当作传说,但那份对生命的珍重、对根源的关注,正悄悄成为新的传承。


来源:宝鸡日报 【编辑:李嘉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