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娇莉 见习记者 宋可青 张桢璐)“这大概是我最不寻常的一次观影经历,35分钟都在走动,我不再是银幕之外的观众,而是置身其中,就像是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与李白一起共赴了一场‘极乐之宴’。”“很奇妙,我扮演了一个探险家的角色,游览了秦陵地宫,探秘了大秦帝国的历史脉络,还与复活的兵马俑实现了一次互动”……今年暑期,获得虚拟现实电影“龙标”的《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吞食者》在西安上映,它将传统的静态“观影”变成全方位的参与,将静止的“银幕”变成观众的“在场”,一场关于电影生产和观影方式的变革悄然进行。
从“走近”故事到“走进”故事 XR电影重塑观影体验
戴上XR(扩展现实)头显设备,观众便“闯进”了XR电影故事,无论是影片里的人物还是文物古建,仿佛都在观众“身边”,触手可及。
8月19日,记者来到西安奥斯卡大象元XR未来影院,遇到刚刚看完《唐宫夜宴》的一家四口。大儿子陈宇轩抢着说:“我刚才好像是在唐代的洛阳城中参观,‘唐小妹’带着我感受了一次古代洛阳的十二时辰,见证了李白、杜甫的初次相会、饮酒赋诗,我还伸手触碰了集市上的胡饼,好似闻到飘出的香味,一切都很真实。”“两个孩子都特别喜欢这种交互方式,有趣的情节和逼真的场景,不仅能让孩子有一次沉浸式体验,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妈妈李蕾说。
同样兴奋不已的还有刚刚看完《隐秘的秦陵》的同学们,大一新生马宸瑞说:“非常有沉浸感,我们全程跟着导游,脚下是坑洼不平的古老砖石,眼前是列阵森严的兵马俑,我们时而在秦陵地宫里穿梭,时而乘着青鸾俯瞰秦陵,我还偷偷摸了一下兵马俑导游头上的小发髻,挺好玩的,这是一次全新体验。”
目前,西安奥斯卡大象元XR未来影院有《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吞食者》《海洋奇幻之旅》等9部XR电影可供观众选择,涵盖了文旅、历史、奇幻、科普等多个题材。西安奥斯卡国际影城陕西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虚拟现实电影,通俗一点讲就是观众戴上头显设备,在虚拟现实影厅中‘走进’影片的世界,成为影片主体之一,让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故事的参与者。观众的视线无须追随银幕,而是可以自由地探索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落,全方位、多感官、沉浸式地实现了从‘看电影’到‘走进电影’的转变。”
除此之外,虚拟现实影厅还可以实现“同场不同片”的分区式沉浸体验,观众可以随到随看,单人也可以观看,不会有太长时间的等待,体验度很灵活。
从传统的“西部电影”到“虚拟现实” 西安三部本土XR电影斩获“龙标”
当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将电影推向“沉浸式叙事”的新时代,也重塑了电影制作和内容的呈现逻辑,为电影行业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今年上半年,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获颁首张“龙标”——电审虚字〔2025〕第001号公映许可证,这标志着电影行业即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XR电影带来的变革让中国电影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XR内容市场规模已达127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大空间沉浸式体验内容占比首次突破40%,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在国家电影局备案立项的虚拟现实影片达42部,19部已获“龙标”,其中,西安出品的就占了3部。
这三部融合科技与文化、历史的创新作品,将平面影像拓展为可以穿行的电影空间,观众不再只是坐在黑暗中仰望银幕,而是在沉浸式场景中与角色互动,与历史对话。其中,《龟兹乐舞》“复活”古丝绸之路艺术,让观众置身于公元630年,与唐玄奘一起探寻神秘的西域佛国龟兹;《石峁鹰熊》探源史前文明,它以石峁古文明为背景,通过天熊族王子琅的传奇经历,传递“和合共生”的永恒主题;《梦回延安》则是观众进入老红军阿轩的梦境,与阿轩共同经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作为国内老牌电影制片厂,西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电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众多优秀“电影人”更是在西影留下了他们的作品。面对电影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他们通过内容、技术、硬件全产业链进行布局。
“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与西安沉浸奇观电影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这三部虚拟现实电影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与观众见面,进一步丰富国产虚拟现实电影的内容矩阵。同时,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与陕西西影无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无界影院’也将于近期开业。”《梦回延安》编剧、虚拟现实电影业务负责人王祥宇说。
从静态“观影”到观众“在场” XR电影能否成为电影的下一个风口
“XR电影会有另外的一种奇特,在科技和未来感上超越了真正的传统电影。”中国电影美术师、西影虚拟现实电影艺术顾问曹久平说。
十多年前,詹姆斯·卡梅隆携《阿凡达》以石破天惊之势登陆全球银幕,当观众戴着3D眼镜仰望潘多拉星球的荧光森林时,他们见证的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电影工业的一次变局。XR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的静态“观影”变为身临其境的“在场”,给创作者带来更多叙事的可能性,那么,这扇由XR技术开启的“空间叙事”之门,会不会成为电影的下一个风口?
“年轻一代的观众依赖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往的观影方式已发生改变,传统影院的单向传播模式难以满足他们对交互性、沉浸感的观影诉求,因此电影技术、市场、观看形式、新的生产内容就需要有新的变化。”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院长张阿利说。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空间叙事和视角自由,实现了从“观看故事”到“进入故事”的体验跃迁,这种叙事维度的突破也在重构着电影的艺术边界。“虚拟现实电影打破了第四堵墙,让观众身处故事之中,成为故事的‘亲历者’,这就需要创造全新的叙事逻辑,并且让观众适应和喜欢。”王祥宇说。《梦回延安》的艺术总监雒海良认为:“观众的眼睛就像摄像机,需要巧妙转场,吸引观众视线,还原物质世界的真实是我们要去挑战的。”《石峁鹰熊》的艺术总监、执行导演吴镇说:“XR电影用传统电影的经验不能够完全支撑,所以要用更多的技术导向调整场景和叙事结构,用特殊的方式讲好我们想说的故事。”
“尽管前景广阔,然而XR电影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内容多是奇观化、虚拟化的,主要用在文旅融合,或者是历史、红色、传统文化等场景运用,还没有真正达到故事片或是完整动画片的叙事能力。不过,陕西有技术条件、影视条件,以及政策支持,随着科技发展,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的同时,中国文化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世界。”张阿利说。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电影史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重塑了行业的边界。如果有一天,我们彼此之间不再问“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而是问“你体验过这部电影吗?”这样的电影未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