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储茂银 陈浩轩 记者 任荣)“余书记帮咱把土豆变成了金豆豆!”握着卖土豆得来的一沓钞票,安康市紫阳县瓦庙镇新民村的村民潘国威脸上笑开了花。他口中的“余书记”,是驻村第一书记、退役军人余勇军。正是这位左腿行动不便的“兵支书”,用一部旧手机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4天内为村民售罄1万公斤高山土豆,创收14000元,打响了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销售攻坚战”。
从保家卫国的军营到乡村振兴的田埂,余勇军完美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他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用布满老茧的双手“链”接市场,将军人特有的坚韧与智慧,挥洒在大巴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
主动请缨
把“阵地”扎进深山
余勇军的故事,始于一本边角已被磨得发亮的伤残军人证。曾在服役期间因公负伤的他,本可选择在更安稳的岗位上工作,但当单位驻村工作人手紧张时,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我来自农村,懂农活,让我去驻村!”
2023年9月,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新民村。初来乍到,入户走访看到的情景深深刺痛了他:这个有539户人家的村子,超过半数以种植土豆为生。这里的高山气候和富硒土壤,孕育出的土豆粉糯香甜、品质上乘。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优质的土豆却困于深山。
“旺季收购价每斤才1元,村民自己运到县城,物流费比土豆还贵。”他在民情日记里沉重地写下这句话,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藏在深山”的好东西走出去,真正变成村民口袋里的财富。
小屏幕撬动大市场
打出“组合拳”
今年土豆丰收季,看着堆积如山的土豆,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余勇军没有等待传统的收购商,他揣上一部旧手机,毅然走上了田间地头。
他的“助农首战”从最“笨”的办法开始:白天,他扛着手机,真实记录土豆从泥土中刨出的瞬间,镜头里是农户辛勤劳作的身影和挂着晨露的薯叶;晚上,他在村委会办公室熬夜学习剪辑视频、撰写文案。“咱没专业设备,就靠真实打动人!”第一条抖音视频播放量并不高,但他没有气馁,反复琢磨如何改进。
线上有了关注度,线下物流的“硬骨头”又摆在了面前。余勇军拿出了军人“啃硬骨头”的劲头,创新性地摸索出“农户集中交售+村内顺风车整合+定时配送”的模式。他协调镇上往返县城的车辆顺路带货,甚至把自己的私家车变成了“流动快递车”。他的工作记录里,清晰地记下了奔波的日常:“17:00分拣打包,19:00装车出发,20:20抵达县城,22:00送完最后一单”。
从朋友圈吆喝到短视频引流,从线下跑腿到物流创新,这套线上线下结合的“组合拳”效果显著。紫阳县的一位药店员工魏正花看到视频后,一次性带动单位采购了500多公斤:“余书记拍的视频太实在,土豆吃着也真的好!”口碑效应下,订单如雪片般飞来,4天时间,1万公斤土豆销售一空。
使命延伸
更要铺就长远路
土豆的短期销售成功,只是余勇军规划中的第一步。在他宿舍的墙上,贴着一张新民村农产品清单,上面还列着野生猕猴桃、山核桃等众多山货。
“卖土豆只是开始,咱要让更多山货走出大山。”
他的目光更为长远。目前,他正忙着收拾一间闲置农房,计划将其打造为“第一书记助农直播间”。“不仅要卖货,还要教村民拍视频、做直播,让他们自己成主播。”他希望通过赋能村民,为村子留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电商增收渠道。
从军营到田埂,战场变了,但军人的担当与初心从未改变。余勇军腿上的伤疤记录着过去的荣光,而今他奔波的脚步,正一步步踏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他的手机内存总是被占满,里面装满了村民的笑脸和土豆丰收的画面。
“第一书记,就得坚守第一初心、扛起第一责任。”
这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土豆书记”的退役军人,正用最实在的行动,践行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身上折射出的光,不仅照亮了山货出山的道路,更温暖了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最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