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左小航 记者 陶颖)在我国,每10人中就约有1人患有糖尿病,还有更庞大的“后备军”—高危人群。及早识别自身风险,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一步。你是否也在其中?8月22日,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进行了科普。
你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吗?
如果你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就要提高警惕了:
1.有糖尿病前期史;曾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 ≤ 空腹血糖 <7.0 mmol/L)或糖耐量减低(7.8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
2.年龄增长:年龄≥40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下降。
3.体重超标:尤其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或BMI(体重指数)≥24 kg/m²。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干扰胰岛素正常工作。
4.家族遗传:父母、兄弟姐妹有糖尿病史。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5.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动,每周运动量严重不足。
6. 妊娠糖尿病史:女性怀孕期间曾患过妊娠期糖尿病,或生育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
7.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8.有黑棘皮病史;
9.血压血脂异常:高血压(≥140/90 mmHg)或正在服药;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 心血管疾病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11.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2.不良饮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饮食习惯。
13.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高危人群的“护身符”:重在预防
确诊高危并非被判刑,而是获得了一次提前行动的机会:
1.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控制总热量,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精制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结合力量训练。动起来,是改善胰岛素敏
感性的良方。
3.控制体重:减掉多余体重(尤其是腰腹部脂肪),即使减轻5%-10%体重也能显著降低风险。
4.定期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产后也需定期复查。
5.管理“三高”:如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务必遵医嘱治疗并达标。
6.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并非悄无声息地降临,它向高危人群早早亮起了警示灯。了解风险,积极行动,将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体重管理融入日常,每一次微小改变都是对未来的重要投资。预防的力量,远胜于治疗时的焦灼—健康的主动权,此刻就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