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处暑风来,炎暑渐敛,然而这个夏天,陕西文艺的热度却久久未散。从戏台弦歌到银幕光影,自本土深耕至海外绽放,一场场艺苑盛事以极致的热烈、丰盛与精彩,镌刻下难忘的文化印记,点燃无数人对三秦文艺的深情热爱。
戏台之上:守正与创新的和鸣
秦腔《红河谷》7月的首演,无疑是今夏陕西戏曲舞台的高光时刻。这部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倾力打造的扛鼎之作,大胆突破传统边界——将藏地歌谣的苍茫辽远与秦腔的沉雄质朴交融。更令人称道的是“梅花版”与“青春版”双线并行的传承模式:前者展现表演艺术的炉火纯青,后者注入新生代的蓬勃张力,既体现薪火相传的温情,也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各有所感。正如省剧协主席、剧中“丹珠”扮演者李梅所言:“红河谷的故事已过百年,但爱与勇气永远年轻。”这份创新,正是秦腔焕发时代生命力的生动注脚。
9月,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将在杭州开幕,陕西省剧协选送的秦腔《无字碑》《再续红梅缘》与豫剧《秦豫情》三部佳作悉数入选。这不仅是对陕西戏剧“立足传统、勇于创新”理念的认可,更印证了“现代剧、新编历史剧、改编传统剧”三剧并举创作路径的丰硕成果。
艺境纵横:从本土到世界的飞跃
陕西文艺的视野,早已跨越地域边界。10月,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将携《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生命册》及新创剧目《星空与半棵树》五部精品,登陆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23天内奉献11场集中展演。这不仅是剧目体量、艺术维度和文化承载上的全新突破,更是陕西话剧在深植三秦沃土后,向全国舞台的壮美跃升。
今夏最炙手可热的文艺IP《长安的荔枝》,持续点燃文化热度。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同名电影上映即获好评。与此同时,西安话剧院创排的同名话剧正展开全国巡演,在与各地观众的互动中不断打磨精进,为陕西文艺注入澎湃动能。
走出国门,陕西文艺同样闪耀世界舞台。7月,在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演出中,开篇的西安鼓乐生动演绎了唐代宫廷乐舞代表作品《七德乐》,唤起了中日两国观众关于盛世大唐共同的文化记忆。杂技《肩上芭蕾》生动展现了朱鹮这一深受两国人民喜爱的飞禽在保护中得到繁衍生息的生动画卷。陕北民歌、腰鼓、秧歌三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统民族舞、流行街舞等节目轮番登台,展现了陕西厚重的文化底蕴。
笔墨之间:书画艺术的蓬勃气象
书画领域亦硕果盈枝。7月“张胜伟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启幕;8月“守真——石朴艺术展”接续登场。两场高规格晋京大展,与西安美术馆同期举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西特展”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陕西书画事业的繁荣图景,让传统笔墨在当代焕发新生。
这个夏天,陕西文艺如烈日般炽热,似潮水般澎湃。从戏台的声腔到话剧的叙事,从银幕的光影到书画的笔墨,从本土深耕到国际绽放,每一个瞬间都在诉说着陕西文艺的活力与底气。暑热终将退去,但陕西文艺步履不停的探索与创造,必将在时光中沉淀为更加厚重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