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李佳)不少人都为在家熬中药难而犯愁,选择由医院或药店代煎,费时费力。如今有了新的选择——中国邮政药品配送上门服务。8月21日,记者走进西安邮政文景路邮区中心,探访一包中药从药房到家中的“特殊邮路”。
从医生的处方到煎药系统里的数据
8月21日上午9时20分,65岁的刘女士在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复诊后,医生为她开出了当日处方。
9时24分,在西安邮政文景路邮区中心三楼的智慧中药煎配中心,工作人员已经收到了刘女士的处方信息。
西安邮政医药项目经理王雄说:“系统里可以看到,9时20分处方开具,从这一刻起,医院系统将患者处方信息上传至自动化煎煮平台并完成系统审方、自动调剂、自动煎煮、再到自动罐装,最终以邮件形式准时送达患者手中。和刘女士一样,选择代煎+配送的患者,仅需在处方开好后,到药房窗口缴费并确认代煎+配送,填写收件地址和电话就可以了。”
9时40分,记者在西安邮政文景路邮区中心煎配中心智能调剂区看到,330种饮片各自呆在独立的药斗里,在系统的指令下,各自以精确的克数,被投放到当前药方所指定位置的锅里,这口印着专属编号的银色煎药锅,就成了当前处方的专属药锅,编号进入工作人员手持核验机,生成“电子身份证”。
市民可在手机上实时查看煎药全过程
在自动调剂环节,每投放一种药材就会计算克数并拍下照片。遇到类似“砂仁后下、熟地黄先煎”的备注时,机器会将有备注的锅送到指定的工作人员面前,工作人员面前的屏幕上会跳出“需人工补配熟地黄”的提示,原来像熟地黄这些黏性大的药材,得靠师傅们手工添加才放心。
记者了解到,在这里,从处方接收、智能调剂、精准煎煮到包装配送,全程一站式运作,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通过复核拍照、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药材信息及煎煮的步骤、温度、压力、时间等数据,市民可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全过程。每一张汤剂处方需要的水量,在这里都进行了精准的计算。每一个步骤严格遵循传统煎药工艺,针对先煎后下等特殊要求,通过系统精准控制,确保药效;医院安排7名专业人员监管药材入库、养护及煎制质量,让患者用药更安心。除汤剂外,还能定制加工成水丸、蜜丸、膏方等方便携带的剂型,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2000多个投递段道确保时效
11时,煎配中心的煎煮区里,工作人员使用手持核验机下达灌装指令,一锅锅药汤顺着管道缓缓流入自动灌装设备,转眼就被封装成一袋袋方方正正的成品。透明包装袋上,处方编号、煎煮时间、患者地址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还带着余温的汤药,很快便被送往下一站——西安邮政专属分拣区。
分拣区里,四五名分拣员早已各就其位,他们左手拎着汤药袋,右手持扫码枪,每扫一次,目光都会快速扫过标签上的信息,确认处方号与配送区域无误后,便将汤药装进印有“中药专递”字样的塑料袋里。
下一个环节,打包配送!按照“未央区—凤城五路片区”“雁塔区—曲江片区”“长安区—大学城片区”等分类,一袋袋汤药被细致地包装成邮政小纸箱,整齐码进不同的分拣笼车,笼车边缘还贴心贴了“易碎勿压”的提示。
“这些都是上午刚下单煎好的药,下午就能到患者手里。”西安邮政投递员们走到自己负责的笼车前,弯腰检查了一遍汤药的摆放。
熬好一批就立刻分拣配送,同城订单必须“半日达”,发往周边乡镇或偏远地区的,会通过运输网络转运到当地邮政网点,确保第二天一早就能派送。全西安市2000多个投递段道,70余条邮政配送车直投线路,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最终送到每个居民区。
“以前去医院煎药,排队、等熬制,大半天就过去了,现在在家等着就行,太方便了!”收到药品的刘女士说。
“若遇到收件人临时外出,经过电话沟通后,汤药可以放进小区旁邮政网点的冷藏柜,我们会发送取件码和‘药品需冷藏,建议3小时内取’的提醒。”邮政快递员渠正帅说。
如今,西安邮政的中药代煎配送服务已覆盖西安全市,还延伸到了延安、榆林等陕北城市。自服务开通以来,他们累计为超40万名患者送去700余万袋代煎中药。随着医邮合作越走越深,这条带着药香的“温暖邮路”还会继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