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余明)8月26日,曲江文旅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半年度业绩,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88.07万元。虽然尚未扭亏为盈,但相比去年同期1.87亿元亏损,曲江文旅减亏幅度超90%。
曲江文旅的半年业绩再次显示出了明显的回暖迹象,其实在2024年底,这种回暖迹象就已经出现,去年公司实现营收12.53亿元,尽管净利润为-1.3亿元,但同比亏损收窄32.79%,扣非净利润同比收窄41.09%。
根据半年报数据,公司业绩延续回暖趋势,上半年营收5.32亿元,净利润亏损1388.07万元,亏损同比大幅减少了90%,扣非净利润亏损7074.02万元,这样的大幅减亏在文旅行业并不常见。
除了业绩回暖,公司财务层面亦有其他一些积极迹象。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877.6万元,管理费用6502.8万元,财务费用1908.6万元,均低于去年同期,表明公司成本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而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5197.4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62.71万元;期间费用率为16.98%,较上年同期下降2.37个百分点。
上半年业绩明显回暖,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非经常性损益方面,报告期内收到大额回款,应收款项减值准备大幅降低。
据半年报数据,公司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发生额5904.8万元,该回款进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资大股东对公司经营战略转型的支持以及对长期发展价值的认可。
另一方面,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曲江文旅的收入方式和来源有了微妙的新变化,相比过去核心收入主要依赖地方政府支付的项目管理酬金,公司逐渐去传统业务,在主营业务方面推动多元产品和市场增长计划,市场化收入占比明显增加。
“经营上市场化的转向是公司业绩的看点和亮点,曲江文旅以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为基础,旅游演艺、酒店餐饮、旅行服务等进行集成运营,形成多元产业生态和新产品矩阵,由此带来的市场化收入,将会是未来业绩改善的根本动力。”文旅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其实不论是财务改善,抑或是市场化收入增加,归根到底是源于核心主业“造血”能力的大幅改善和提升。
公司明确以“旅游目的地整合运营商”为战略定位,以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为基础,促进旅游演艺、酒店餐饮、旅行服务协同发展集成运营。
近年来,公司开始战略转型和经营模式改革,核心便是在主业旅游景区资产上精耕细作,完全市场化经营景区资产,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典型的在于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业务,如“商旅融合”大唐不夜城景区运营模式的实践,曲江文旅已经从景区引流、大客流服务、公建物业管理的“受托”模式,转化为以景区互娱演出、旅游商业经营网点运营为抓手的“授权”模式。
“公园文创”曲江池遗址公园运营模式亦为曲江文旅今年首创的发展理念,通过梳理整合自身沉淀的精致餐厅、精品酒店、生活美学品牌和夜游产品组合,发展基于文化IP产业链集成运营的泛文化旅游业,兑现绿色生态价值,提升社区服务渗透能力。
这些核心资产的经营模式创新和市场化经营,深度放大原本优质文旅资产的价值和潜力,也许就是曲江文旅未来打“翻身仗”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