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丽莉)在近期陕西省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8月2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介绍了三项成功案例,展现了陕西省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科学保护利用文物遗产的创新实践。
西延高铁项目建设与考古发掘协同推进
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以来,省考古研究院对铁路涉及的富平朱黄堡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发现了3处古人类用火遗迹,出土了26000余件石制品和500余件动物化石,填补了渭河北岸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空白。同时,省文物局多次组织现场协调会,省考古研究院和建设部门密切配合,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既缩短发掘时间保障工程顺利建设,又获取了一批珍贵的考古资料。
横山产业园区创新考古勘探模式
今年以来,横山产业园区标准地项目位于榆林市横山区白界镇北部沙漠区域,需要进行“先考古,后出让”的区域约15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大、考古任务重。为加快“先考古、后出让”项目土地供应效率,节约了项目用地成本,省考古研究院先期组织开展实地调查、科学评估研判,结合项目所处地形地貌和文物分布情况合理划定勘探区域并进一步放大勘探孔距,最终减免勘探面积约5平方千米,节省勘探经费幅度达30%以上。
安仁坊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实现文物活化利用
近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建设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隋唐长安城安仁坊西南隅宅邸、南北向朱雀大街、东西向第七、第八横街、安仁坊坊墙和朱雀大街五桥并列等遗址,取得重大成果。遗址位于隋唐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上,大致属于都城的地理中心,与朱雀门和明德门遥相呼应,体现了古代都城礼制的最高等级,对于长安城形制布局及空间礼仪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隋唐长安城里坊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其中,五桥并列遗址是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同类遗址,开创了古代都城、帝陵中轴线上五桥并列制度的先河,是明清北京城内外金水桥、明清帝陵中轴线上五桥、三桥并列制度的滥觞,也是中国都城营建制度一脉相承的重要实证。项目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并被评为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为推进五桥并列遗址及周边唐代安仁坊文物遗迹的统筹保护和利用,将其建设成为隋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布局的核心展示区域,西安市基于西南隅宅邸遗址建设了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同时配合即将实施的隋唐长安城五桥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集中对隋唐长安城第七横街、第八横街、朱雀大街五桥并列、安仁坊坊墙等遗址进行集中的保护展示,创新性地将唐长安城的营建思想及当时的市井生活形态进行活化展示,将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空间。
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陕西省在统筹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了文物考古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