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权静 记者 文晨)入夏以来,汉中市宁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宁强联社”)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将“移动银行”送到百姓家门口,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从社保卡激活到“秦增信”融资服务,一项项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如清流般滋润着县域的老百姓和新市民,在炎炎夏日中送去了一份独特的清凉。
“移动”起来的银行服务
“现在激活社保卡越来越方便了,不用跑远路,信用社工作人员还把注意事项一条条讲清楚,真是太贴心了!”代家坝信用社组织工作人员在白猿沟村开展的社保卡宣传与换发活动赢得村民连连称赞。
活动当日,信用社办理社保卡激活23户,重置密码3户,开通手机银行4户,同步推进信贷支持,现场成功签约“秦增信”十余户,融资总额25万元,有效满足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宁强联社始终将便民服务落到实处,常态化通过村组微信群、公告栏等渠道宣传政策和业务,并定期组织群众集中办理。依托村级金融e站的远程银行功能,高效完成社保卡激活等业务。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更携带移动Pad进村入户,提供换卡、密码重置等贴心服务,切实贯彻“四心”银行理念,赢得客户广泛认可。
“秦增信”授信成效显著
“秦增信”是陕西农信推出的融资增信模型,通过纯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的方式,将信用评价结果直接转化为信贷支持。联社积极推广该模型运用,帮助“小个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经营主体走出了抵押物不足、信用信息透明度不高等困境。
在宁强县汉源镇经营香菇种植10多年的个体工商户邓先生通过“秦增信”试点获得了资金支持,“在羌州北路分社客户经理的讲解和指导下,我通过手机填写相关信息,仅三四分钟就获得了10万元授信额度。”
联社还积极推广“无感授信”业务,通过大数据模型批量筛查,以“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完善信息、提额增信”的方式为优质农户提供建档评级授信服务。农户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供担保、无需跑网点、无需提交纸质资料,即可获得授信额度。
截至8月中旬,联社预授信名单农户已突破13700户。
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
宁强联社的金融服务不仅覆盖农村农户,也惠及了大量新市民群体。联社重点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安居等需求,扩大金融供给,助力新市民圆梦美好生活。
汉源信用社设立了宁强县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强新市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掌握新市民群体情况,解决客户金融需求,联社全辖机构通过进市场、进商圈、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采集新市民信息,掌握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
针对新市民群体的不同需求,联社还推出了多样化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个体经营户中的新市民群体,推出“V企贷”“V商贷”“小V税贷”等“秦V贷”系列产品;针对种植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产业化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新市民群体,推出“乡村V贷”;针对城镇自然人或有固定收入的新市民群体,推出“市民e贷”等信贷产品。
今年以来,联社在新市民群体中新增手机银行客户4478户,成功授信“市民e贷”2542户2.22亿元,办理条码支付商户237户。向全县新市民群体发放贷款2400户,较年初净增900万元。
坚守“四心”银行服务理念
宁强联社的夏季服务活动是其长期坚守的“四心”银行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一次又一次的上门服务,不仅是将柜台“移动”起来的一次次实践,更是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缩影。生动诠释了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初心与使命,通过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变“被动等客”为“主动上门”,极大提升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和满意度,有力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密切了陕西农信与农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为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