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西安老年大学校门口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老人背着乐器,拎着包陆续走进学校,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子女送父母“上学”
一大早,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门前就聚满了老人,大家边走边讨论着自己的“学习装备”——小提琴、二胡、瑜伽服、舞鞋……
教学楼内老师们穿梭在走廊里,手把手地教老人们操作二维码打卡,还细心地告知教室位置。走进班级,小提琴班的学员们已拿起乐器,琴声虽断断续续却充满热情;钢琴班里,十多名学员戴着耳机认真练习弹奏,指尖在琴键上跳跃。
在兴庆路的西安老年大学,上演着同样美好的场景。李阿姨一手拎着从学校旁边早市刚买的新鲜蔬菜,一手提着书包,脚步轻快地走进教学楼,学习与生活两不误;张阿姨被女儿开车送到校门口,下车后,女儿还探身嘱咐她,“能学多少学多少,学不会也别着急!”简单的对话里都是满满的爱。
这样的画面,仿佛父母骑着自行车送孩子上学的场景。如今角色互换,子女送父母“上学”,体现出儿女对父母真挚的孝心。
走进教学楼,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学员们的书画作品小心翼翼地张贴在墙上,吸引着路过的老人驻足欣赏。
多元化课程受热捧
近年来,随着老年教育需求日益旺盛,“多元化”已成为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核心方向。陕西省多所老年大学凭借丰富多样、贴合老年人兴趣与需求的课程,赢得了银发群体的热烈追捧。
陕西老年大学堪称“课程多元化”的典范,开设有艺术、养生、技能、科技等多领域课程。艺术类涵盖古筝、钢琴、小提琴及中阮、二胡等民族乐器,口琴班也备受欢迎;舞蹈类包括民族舞、芭蕾、古典舞,并增设抖音热舞班,紧跟潮流。养生类如太极拳、气功及艾灸拔罐、中医与易经等课程,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技能类课程尤为丰富,模特、手机摄影、视频剪辑、茶艺、瑜伽、AI智能应用、无人机等均设多个班级,让老年人按喜好自主选择。
西安交大老年大学今年秋季新增11大类、71门课程,涵盖声乐、器乐、书画、舞蹈、保健、文学等多个门类,体系更加完善。该校的葫芦丝、心理学2门课程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精品课程奖”,教学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西安老年大学则以明确的系部设置和特色课程见长,设有文体、书画、声乐、综合、器乐五系。其中,文体系的普拉提课程因健身效果显著,共开设9个班,成为热门选择。DeepSeek应用班、小儿推拿、家庭收纳与美学、微电影等课程,也极大丰富了学员的学习体验。
安康天亿老年大学课程涵盖声乐、舞蹈、乐器、太极、智能手机及健康养生等领域。今年秋季首创的“男模艺术班”吸引了不少老年男性报名,成为老年大学里一抹亮色,为男性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崭新平台。
“以前退休后总觉得生活缺了乐趣,来到老年大学后,我报了古筝和茶艺班,不仅学到技能,还结交了很多朋友,日子充实又快乐。”陕西老年大学学员王阿姨笑着说。西安交大老年大学学员李叔叔对科技课程赞不绝口:“这些课帮我跟上时代,现在用手机拍照、剪视频都很熟练,还能跟孙辈分享作品。”在西安老年大学学习普拉提的张阿姨感觉“身体更灵活,精神更好了”。而安康男模班的赵叔叔则圆了“模特梦”,感觉“越活越年轻了”!
老年大学多元化课程的热潮,不仅反映出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追求,也体现了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高度重视,让老年人在学习中获得幸福。
“文化养老”成孝亲新方式
“这学期报了书法和心理学两门课,多亏女儿帮我抢名额、交学费!”在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62岁的王女士与同学聊到所学课程笑得合不拢嘴。
当前老年大学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以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为例,该校课程开放报名10分钟左右,葫芦丝、心理学、书法等热门课程就全部满额,“近几年报名人数逐年递增,每学期在校学员人数达到近5000人次。”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李超说。
随着老年群体对精神生活需求日益迫切,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成为普遍现象,而子女主动为父母报名缴费、鼓励长辈学习的“劝学”行为,正成为新时代孝老爱亲的新潮流,标志着养老模式从物质赡养向精神赡养的深度升级。同时,不少老年人也从“被动养老”转变为“主动求学”,希望通过学习丰富生活、拓展社交圈。
老年大学火热的背后离不开子女的积极推动。“以前给父母买衣服、送保健品,他们总说用不上,去年帮妈妈报了老年大学的绘画班,她每天都盼着上课,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市民张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告诉记者,如今身边不少朋友都把老年大学学费当作送给父母的节日礼物,“比起物质,父母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和认可,支持他们学习就是最好的孝顺。”
这种“子女劝学”的孝亲新方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拉近了代际距离。在老年大学的课间休息时间,经常能看到学员们拿着手机向子女“汇报”学习成果,分享课堂趣事。“妈妈以前总担心跟我们有代沟,现在她会主动跟我聊书法技巧,还会教我用手机修图,我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了。”市民李女士说。
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表示,“文化养老”成为孝亲新方式,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养老质量的更高追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丰富老年教育资源,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文化养老”的乐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文/图 本报记者 赵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