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九日,洋县纸坊街道纸坊街村稻田里,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本报通讯员 李刚摄
本报通讯员 李刚
秋日,在洋县广袤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秋风拂过,涌起层层稻浪。
“今年,稻子长得好,颗粒饱满,一亩地能多收近百斤。”8月28日,在洋县谢村镇范坝村,村民田小娥一边忙着晾晒稻谷,一边高兴地说,“你看这谷粒,攥在手里沉甸甸的,我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时下,洋县17.5万亩水稻迎来集中丰收季。近年来,洋县将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精准发放种粮一次性补贴、有机产业补贴等资金,让农户种粮有底气、有干劲。
“今年,我家5亩有机稻田领了近2000元补贴,加上种植新品种带来的粮食增产,算下来比去年多赚3000多元。”田小娥说。
今年,洋县提前谋划,积极引导群众引种优良水稻品种,组织农技专家深入18个镇(街道)的田间地头,开展良种推广培训活动,让农户选种有方向、种植有方法。
“我今年换种了农技站推荐的‘丰优香占’水稻品种,亩产提高了10%,质量也更好了。”8月29日,洋县纸坊街道纸坊街村村民韩林林站在稻田边,指着金灿灿的稻穗说,“农技专家经常来田里指导,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收割,全程跟踪服务。”
据了解,目前,“丰优香占”“黄华占”“川优6203”等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占洋县水稻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
在良种推广应用的同时,洋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以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为突破口,在全县7个镇(街道)的16个村打造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为全县粮食绿色生产树立标杆。
“示范基地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靠太阳能杀虫灯、昆虫诱捕器等物理防控设备,有效防治病虫害。这样种出来的稻谷是绿色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秦水元说,“去年,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600公斤,比全县水稻平均亩产高出50多公斤,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40%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