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兵式上的战机划破长空,你是否想过,支撑“钢铁雄鹰”翱翔的“中国心”从何而来?
刘大响院士是我国著名航空动力专家,他用30年在四川绵阳松花岭深山,带领团队建成我国首座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
上世纪80年代,刘大响院士建设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时,遭遇工程“停缓建”,经费从每年1000多万骤减到80多万,人才流失严重。他当众表态“高空台不建好,我绝不离开这山沟”,还拒绝了深圳的高薪邀请。最终带领团队把“停缓建”3年变成攻关3年,用“飞机动力强才能国家强”的信念,助力中国航空事业突破瓶颈。
刘大响:当时每年大概有1000多万资金,但是后来就变成一年只有80多万,“停缓建”。
主持人:那这是一个很大打击。
刘大响:就是很大打击,所以好多安装队伍也走了,一些同志家里有困难,也离开了。
主持人:因为80年代正好是国民经济开始发展,我们可能在很多的经济项目上都需要去发力,所以高空台就暂缓一下,人才留不住了。
刘大响:人才留不住,所以当时后来我们就动员大家。我说高空台的“停缓建”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也表个态,我们一定要把高空台搞出来,如果高空台不建好,我一定不离开这山沟。我们当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死在松花岭,埋在观雾山”,就是表决心了,我当时是室主任。在这30年中,有公司动员我到深圳去。
主持人:多好的条件。
刘大响:是,我没去,因为我表过态,高空台不建好,我绝不离开山沟,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咱们搞发动机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作用很大。我认为,飞机动力强才能空军强,空军强才能军力强,军力强才能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