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脆甜苹果“链”上乡村振兴安塞果农驻村干部合力闯出电商新路径

‌脆甜苹果“链”上乡村振兴安塞果农驻村干部合力闯出电商新路径

2025-09-14 18:06:27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任轩 曹文清 记者 任荣)“红个艳艳、水个灵灵的山地苹果,一口下去脆甜多汁!亲人们赶紧下单,现摘现发,新鲜直达!”在延安安塞区建华镇武家湾村的山地果园里,安塞区烟草专卖局驻村干部郝晓峰正指导返乡青年果农一起忙着直播带货。镜头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屏幕上订单提示音接连不断,弹起了黄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增收序曲”。

多点发力,破解“丰产愁销”难题

“咱这苹果是山地种植,光照足、温差大,甜度比平地果高2度还多!以前没销路,只能拉到县城贱卖,忙活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武家湾老村支书张成贵不听城里儿女的劝说,守着村子15亩果园不愿离开。

武家湾村4200亩山地果园是全村471户村民的“钱袋子”,像张成贵这样“丰产不丰收”的果农不在少数。驻村后,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郝晓峰带着队员用半个月走遍13个村民小组,摸透了果园规模、品种品质和销售堵点。“不仅要让果子长得好,更要让果农卖得好!”郝晓峰牵头制定了“稳基拓渠”帮扶方案。

在工作队的牵线下,一方面对接城区超市、水果连锁店签订“直采协议”,让山地苹果以高于果商10%的价格直达市场;另一方面针对优质晚熟苹果,设计“黄土高原山地苹果”礼盒,对接企业工会、特产平台打造“节日爆款”。驻村队员们帮果农注册互助资金协会,118名会员注入70万元资金,放款率100%,解决了果农采购农资的“燃眉之急”。在早熟苹果成熟的时候,他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抢抓时令、帮忙采摘,为果农争取最佳销售时机。

“今年第一批苹果10天就卖完了,收入比去年多了2万元!”张成贵看着手机收款记录,笑得合不拢嘴。

(志愿者帮助果农采摘苹果)

科技护航,夯实“优果优价”根基

“以前剪枝全凭感觉,果子结得多但个头小,优质果率还不到50%。”说起过去的种植难题,张成贵一脸无奈。郝晓峰深知,要让苹果“提质增效”,科学技术是关键。

工作队积极对接安塞区农业农村局,邀请果树专家每月来村开展“一对一”培训,从土壤检测、科学疏花疏果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把手教果农“管园诀窍”。针对灌溉难题,队员们利用前期帮扶投资的机井,协调资金帮果园引进智能滴灌系统,通过手机就能调控水量,不仅省水省力,还让苹果均匀“喝饱水”。

“现在剪枝看间距、施肥看配比,优质果率提到了90%以上!”张成贵指着果园里的监测设备说,“这玩意儿能测光照、湿度,专家远程就能指导,比以前‘瞎琢磨’强多了。”

基建升级,打通“产销衔接”梗阻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拉苹果的三轮车能颠掉半筐果子,果子颠坏了,价格不高都不说了,后面果商都不来了。”这是果农们多年的“心病”。志愿者服务队把基建升级作为突破口,多次对接镇政府和帮扶单位,争取资金维修野家沟、元峁湾两村通组路,硬化县道至果园的主干道1.2公里,铺了沥青和石子的生产路直接联通村民小院和果园。

“现在水泥路通到果园门口,卡车直接开进来装果,不仅果样好了,损耗也少了,今年上海、广州来的果商出价更高了!”张成贵算了一笔账,光运输损耗减少和收购价提升,每亩就能多赚500元。除了修路,志愿者服务队还协调更换了崾先村组的吃水管线和水泵,解决了30多户村民生活用水和果园灌溉难题。

如今的武家湾村,水泥路蜿蜒绕山,滴灌带遍布果园,曾经的“土疙瘩”变成了“红果园”。工作队还在谋划更长远的路:联合文旅部门把果园纳入“黄土风情游”线路,开发“秋季摘苹果、冬季赏雪景”的乡村旅游项目;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苹果干、苹果醋等深加工产品,让“一颗苹果”延伸出更长的产业链。

从“丰产愁销”到“优果优价”,从“单一种植”到“全链谋划”,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郝晓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枝头的红苹果越结越密,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武家湾村的致富路,正被这一个个“红果果”映得格外鲜亮、美丽。

(编辑:李溢涵)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