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海外建筑工程师在陕西感受古建营造技艺魅力和建筑机器人的创新应用——把陕西建筑“装”进手机带回中东

海外建筑工程师在陕西感受古建营造技艺魅力和建筑机器人的创新应用——把陕西建筑“装”进手机带回中东

陕西日报 2025-09-17 18:07:25
分享到:

9月10日,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建海外项目优秀外籍员工及家属在西安市鄠邑区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工坊参观。

本报记者 李羽佳文/图

“不使用任何铁钉就能建造建筑?”

在把斗拱拿在手里之前,来自沙特的建筑项目施工经理奥斯对此表示怀疑。

9月10日,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集团”)在建海外项目的外籍员工及家属共9人,来到陕西参观交流。在西安市鄠邑区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工坊,奥斯和来自阿联酋、蒙古等国的同事一起,见到了几十个木结构建筑模型。这些模型是通过陕西省级非遗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建造的。

从钟楼、大明宫宫殿古建等知名建筑,到唐式廊架,几十厘米高的微缩建筑模型,让这些来自海外的建筑工程师惊叹不已。

斗拱是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位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兼具承重和装饰的功能。在加工间的桌子上,大大小小的斗拱依次排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武涛给他们出了一道考题:“这些斗拱都是由或圆或方的木构件穿插组合而成。你们可以看我演示,然后试着把它拆开,再组合到一起。”

只见随着木条的翻转、推移、插拔,一个立体三踩斗拱就被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他们直呼“神奇”。可当他们自己动手时,才发现找到正确的拼装方式、把上下开口严丝合缝地对上,都非易事。安武涛笑着说:“每一部分还能继续拆分成更小的结构,对工艺和建造师的手艺要求极高。”

“即便我们今天用钢筋水泥建造房屋,木头的使用依然能为建筑增加很多美感。”奥斯边说边研究让他很费脑筋的三踩斗拱。

他还拍摄了一些木结构建筑模型,他说“回到中东后继续仔细欣赏”。

9月7日至12日,9名国际友人先后走进长安书院、西安市灞桥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热电厂项目、西安地铁10号线等项目参观,“打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大唐不夜城等知名文化旅游景点,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陕西文化脉络。

此次陕西之行期间,陕建集团阿联酋项目的安全经理穆斯塔法拍了数百个视频和照片。他说:“我参观了钟楼、鼓楼、大雁塔。它们蕴含的不仅是建筑之美,还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把这些精妙的地标性建筑都‘装’进了我的手机里。”

“在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的实训中心,我还拍了很多机器人的视频和照片。”穆斯塔法打开手机一一展示,“这个机器人是用来组装电子元件的,这个是做焊接的……机器人的使用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在建筑行业是一种创新。我了解到,这些先进的设备是供学生实训使用的,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实践经验,这体现了中国对建筑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作为一名项目安全经理,施工期间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是穆斯塔法的责任。在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看到用于练习心肺复苏的人体模型、普及触电急救等知识的展板和短片,他说:“这样的模型能让我们的员工更直观地学习急救技能。回去后,我会把这些内容分享给项目的其他负责人,试着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上。”

从亚洲到非洲,陕建集团在海外已建成600多个项目,还有78个在建项目。一批批建设者奔赴海外,带去技术和经验,也搭建起友谊之桥。“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员工、建筑行业从业者相知相亲,为推动陕西建筑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陕建集团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华山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鹏飞说。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