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孙建恒 通讯员 杨宏博 路金平)金秋九月,神州大地丰收在望。在四川阿坝,红绿相间的苹果压弯枝头;在秦岭北麓,猕猴桃果香四溢,客商纷至沓来。这喜悦丰收的背后,离不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大”)多年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守与创新。
西农大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通过有组织的研发推广,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落地生根。从品种选育到技术集成,从产业链升级到人才培育,“西农力量”正成为中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甘肃金昌,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绵羊新品种“元生爱特”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河南,“西农156”“西农1168”等国审小麦新品种被企业竞相签约,展现出广阔推广前景。学校连续五年国审小麦品种数量领先全国,“西农979”“西农511”等品种三次入选国家优良品种,其抗旱节水、抗病丰产特性使亩产稳定在500公斤,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品种根基。
在西农大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千余个新品系茁壮成长。“两增一稳”高产高效技术深度融合农艺节水与轻简机械化,为风沙区玉米增产提供标准化模式,彰显科技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撑力。
西农大聚焦苹果、猕猴桃两大北方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果业新质生产力。洛川苹果试验站通过“中国根+中国芯”砧穗组合,从根源提升产业竞争力;“秦脆”两度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白水站推行“五新”转型思路,“稷美瑞雪”品牌价值达4.67亿元。千阳县依托脱毒苗木和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实现“当年见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育苗份额占全国70%,并成功复制推广至庆阳、喀什等地。
猕猴桃产业同样硕果累累。学校与眉县合作十九年,推广十大关键技术和“四改五提升”标准体系,带动全县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推动陕西猕猴桃“东扩南移”,形成更大集群。
科技成果最终要惠泽于民。2020年以来,出自西农大的“瑞香红”等12个苹果新品种通过审定,在十余省份推广超百万亩,真正实现“一粒种子成就一个产业,一项技术富裕一方百姓”。
人才是稳丰收的根基。学校推动“研究生+试验站+产业基地”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与产业无缝衔接。在宁夏灵武奶牛试验示范基地,硕博士常驻攻关,在克隆繁殖、干细胞培养等领域取得突破;葡萄酒专业学生赴宁夏酒庄顶岗实习,贯通种植至酿造全产业链知识,为中国葡萄酒培育新工科力量。
从技术推广到人才培育,从单一品种到全产业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以科技和人才的双轮驱动,持续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