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王维波 记者 左婷)“以前村里排水渠堵了,污水漫得满街都是,找人反映得等好几天才有人来处理。现在不一样了,我前一天在网格群里说这事,第二天一早镇里的施工队就来疏通了!”近日,站在干净整洁的村道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三刀岭村村民张大妈指着畅通无阻的排水渠,对着前来回访的镇干部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蔡家坡镇聚焦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千头万绪的基层事务精准凝练为办好民生“紧要事、琐碎事、暖心事”三大重点,用实打实的服务举措打通民生服务“堵点”、破解群众生活“难点”、传递党委政府“温度”,在办好民生实事中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
紧盯“紧要事”:闭环机制解民忧,关键时刻不拖延
道路破损影响出行、水利设施故障耽误灌溉、安全隐患威胁群众安危——这些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要事”,既是民生痛点,也是基层治理的重点。为快速响应群众诉求,蔡家坡镇创新建立“诉求响应—快速处置—结果反馈—满意度回访”全流程闭环机制:镇、村(社区)干部通过日常“敲门行动”走访、网格微信群实时征集、便民服务热线专人值守等方式,对发现的“紧要事”第一时间录入民生诉求台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解决时限;涉及多部门协作的事项,由镇政府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部门职责、划定办结时限,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此前,蔡家坡镇石头河沿岸因暴雨出现部分河堤坍塌,河水逼近周边农田,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镇应急管理办接到村民反馈后,上报县级水利部门,当天下午便组织施工队伍进场修补,最终坍塌河堤全部修复,村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办好“琐碎事”:便民驿站纾民困,贴心服务暖人心
邻里因宅基地边界起争执、老年人不会操作手机缴医保、居民楼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琐碎事”,却是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心头事”。蔡家坡镇深知,基层治理既要“抓大事”,更要“办小事”,于是在全镇设立“便民服务驿站”,每个驿站配备工作人员轮班值守,为群众提供医保社保代缴、各类证明开具、政策咨询解读、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蔡家坡镇还组建了“流动服务小队”,队员定期上门提供“一对一”服务。今年以来,蔡家坡镇“便民服务驿站”累计接待群众咨询8000余人次;“流动服务小队”上门办理各类“琐碎事”970余件,用“耐心服务”换来了群众的“省心满意”。
做好“暖心事”:文明实践传温情,人文治理聚民心
“重阳节那天,镇里的干部和志愿者来家里,又是给我剪头发、洗衣服,又是陪我聊家常,还送了保暖衣,我一个独居老人,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说起前不久的重阳节慰问,蔡家坡镇五丈原社区独居老人王大爷眼眶泛红。
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蔡家坡镇更注重用“暖心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镇、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每月制定“志愿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助学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医护志愿者为独居老人上门体检、送医送药;联合辖区学校为困难家庭学生捐赠书籍文具、开展课业辅导;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镇村干部上门慰问特殊群体,送去慰问品和节日祝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暖心事”,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群众的心田,不仅传递了党委政府的关怀,更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基层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温度型”转变。
办好民生“三件事”,绘就治理“新图景”。蔡家坡镇通过紧盯“紧要事”、细抓“琐碎事”、心系“暖心事”,不仅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在服务民生的过程中实现了“三个提升”:治理机制更完善,闭环管理、部门协同等举措让民生服务更高效;干部队伍更过硬,一线解决问题的实践让镇村干部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干群关系更融洽,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让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