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朱娜娜)2025年9月17日,西安钟楼·南门商圈调解委员会凭借“背对背”沟通、法律精准剖析的专业技巧,仅用3个多小时便化解了一场剑拔弩张的餐饮联合经营纠纷——场地运营方刘某某向商户金某某支付1.5万元补偿并当面致歉,让原本僵持的3万元索赔争议顺利落幕。
此次纠纷源于2025年初的合作:刘某某以“无固定租金+营业额抽成”模式吸引金某某等商户入驻永宁国际商场餐饮广场,却因运营推广未落实、物业服务不达标导致经营惨淡。7月,刘某某通知撤场时擅自断电,造成金某某物料变质、客单流失,双方就赔偿金额彻底对立。
“调解的关键在于‘分而治之’,先拆解情绪,再解决问题。”参与调解的陕西高瑾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振中介绍,面对金某某“要3万元补偿”的坚决诉求与刘某某“只认合同款”的强硬态度,团队首先采用“背对背”策略切割矛盾。
对金某某,调解团队没有否定其诉求,而是从法律实际出发:“合同没明确运营推广的具体标准,要证明‘管理失职’需大量证据,3万元诉求难完全实现,不如聚焦食材变质、客单流失这些‘看得见的损失’谈,更易达成一致。”这番话让金某某情绪逐渐平复,主动表示“能补实际损失、诚恳道歉就愿意让步”。
转向刘某某时,调解团队则先点出核心过错:“不管合同怎么约定,擅自断电导致商户财产损失,这是明确的不当行为。”随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一步分析:“若闹到法院,不仅要赔实际损失,还可能承担诉讼费、误工费,现在协商让步更划算。”同时从经营长远性提醒:“商圈里口碑重要,真诚道歉能减少负面影响。”双重引导下,刘某某态度软化,承认“断电不对,愿意合理赔偿”。
当双方情绪与诉求逐步靠拢,调解团队再将两人请回现场,快速敲定1.5万元补偿方案(含合同退档费及断电损失),并促成当场致歉、部分款项支付。“不是靠‘和稀泥’,是靠‘拆问题’的技巧,让双方都觉得不吃亏。”南院门司法所所长邵鹏表示,这种聚焦“情绪疏导+法律支撑”的调解方法,已成为商圈化解纠纷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