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临潼区:让法治的种子“长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风景

临潼区:让法治的种子“长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风景

2025-09-23 19:19:11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王敏 记者 文晨)“秦岭四宝”主题法治宣传栏、充满文化韵味的法治景观……9月18日,走进西安市临潼区穆寨街道东岳村的秦岭保护法治文化街,充满法治元素和地域文化元素的各种装饰映入眼帘。道路两侧的法治景观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有形的法律条文在无形中让群众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自从建了这个法治广场,村里的环境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我没事来这儿转一转,不光心情好,还能学到很多法律常识。”指着面前的“法治树”,东岳村村民黄维平说,“如今,大伙儿有啥事敞开说,实在解决不了就找‘法’。事一捋顺、话一说开,心里都踏实,干劲自然就大了。”

“十四五”期间,临潼区司法局把普法宣传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把执法过程当作普法公开课,把皮影、评书、快板里的“公道”唱成新曲,把短视频、直播间的“小红心”汇成学法洪流。在临潼区主要交通干线、旅游线路、地标性建筑和人口稠密区域打造大型法治宣传展板、法治雕塑和法治宣传栏,不断推动干部群众学法用法,法治的种子已“长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风景。

守护未来:法治灯塔点亮成长路

旋转魔方上的法律条文、地面答题系统的趣味互动、VR设备中“身临其境”的安全演练……日前,西安市2025年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在临潼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拉开帷幕,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与情景化的教学,吸引现场学子与云端师生共同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播了法律知识、播撒了法治种子、筑牢了法治根基。

类似这样的普法场景在临潼区屡见不鲜。

“八五”普法期间,临潼区140所中小学配齐法治副校长,各相关单位利用开学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600余场次,赠送书籍18.5万本。临潼区人民检察院“骊雨心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被命名为2020-2021年度陕西省“青少年维权岗”;临潼区教育局常态化组织辖区中小学校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线上答题等活动;临潼区人民法院成立“‘潼’心He护校园普法宣讲团”,并与临潼区教育局联合建立校园法治教育暨校园诉源治理工作协作机制,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文脉滋养:传统文化唱响法治新声

“各位,书说到这儿,要是按照咱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牛二就得买杨志这口刀,叫作钱货两清……”在西安市“民法典进企业”活动现场,临潼区司法局干部雷斌为群众开讲新编法治评书《杨志卖刀》。台上雷斌说得清楚,台下百余位观众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掌声和惊叹声。这样的场景,在临潼区早已不是新鲜事。

为了让普法宣传更喜闻乐见,临潼区积极将法治与民俗、非遗、文艺表演等文化元素结合起来,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利用重要普法宣传节点,相继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暨“法融文旅,‘典’亮法治化营商环境”活动、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和“国家宪法日”法治文艺汇演暨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展示活动。临潼区司法局推出“烽火戏诸侯”等五个具有临潼地方特色的法治皮影摆台,以临潼境内的人祖庙、烽火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鸿门宴博物馆等旅游景点为背景编写11个法治故事,法治与文旅融合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民呼我应:法治温度暖在群众心坎

临潼区骊山街道兴业路社区澜泊湾小区的一户人家计划将住宅改为民宿,邻居因担心安全与环境问题表示反对,双方争执不休,矛盾激化。社区“法律明白人”肖长克了解情况后,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法律知识,为双方明事理、辨是非,让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得以快速平息。

据统计,临潼区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1626名。2022年以来,临潼区全面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活跃在街头巷尾、小区楼宇、田间地头,用大白话讲法律,以身边案例解释法律,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系统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辖区群众满意度、矛盾化解率得到明显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临潼区司法局局长谈永平说。

(编辑:范丽娜)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