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李佳)“我的天!我忘了!我现在就来!法官麻烦你们等等我!”9月19日上午11时,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速裁审判庭法官助理孙研终于在拨出了十几通无人接听的电话后,打通了一起百万余元合同纠纷的被告某园林绿化公司代表人张某的电话。她立即将这个消息告知了身旁的原告。
此时站在他们身后的主审法官、速裁审判庭庭长高阳没有干等,也没有以缺席一判了之,而是抓住了契机,在电话中展开了调解工作。
案件起因是某园林绿化公司向某农业科技公司采购一批用于小区绿化的苗木,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供应了价值1610294元的苗木,但被告仅在支付了570000元后即以种种理由拖延支付苗木款,双方协商无果后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尽快支付剩余尾款1040294元及违约金30000元。
但到了开庭之日,原告依约来到了法院,但被告却迟迟不见踪影。
“我之前给被告电子送达了开庭通知书,还专门给他打电话确认过时间,不应该没收到啊!”法官助理孙研边打电话继续联系被告边暗自思忖着。
眼看实在是无法联系上被告,按照法律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审理,为了保障原告的诉讼权益,庭审开始。庭审中,高阳法官没有因该案被告的缺席而一判了之,而是详细询问了原告合同的细节以及履行情况,同时敏锐的察觉到,如果被告能够到庭,该案是存在调解可能的。
在法庭调查结束后,征得了原告代理人的同意,法官助理孙研又一次拨打了被告代表人张某的电话。这次,张某终于接到了电话。
“你慢慢来不着急,今天雨大路上也不好走,我先在电话里给你们做个调解行不?”在与张某联系上后,主审法官高阳抓住契机,在电话中展开了调解工作。在与双方耐心的释法明理和分析利弊后,原、被告双方终于慢慢放下心结,厘清了双方对案件款项的争议,在电话中口头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被告到达法院后,高阳法官和法官助理孙研又为双方当事人重新开庭并制作了调解笔录,双方正式达成了调解协议,约定被告公司于2026年2月26日前分3期将苗木款及违约金支付给原告公司。至此,一件100余万元的合同纠纷终于圆满解决。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是长安区法院法官干警将“如我在诉”理念充分渗透在审判流程每一环节的生动体现,更是积极落实审判“最后一劝”的工作要求、妥善化解矛盾的真实写照。
高阳法官没有因为被告未到庭就缺席一判了之,而是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总结归纳争议焦点,敏锐发现双方当事人情绪对立的“堵点”,及时通过电话沟通了解情况,把一件如果简单处理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的案件,调解为双方均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