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严平 张晨 记者 文晨)“法官,这面锦旗,请您一定收下!”最近,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收到了陕西一家实业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负责人送来的锦旗。当事人小郭表示,法院的调解让一场本该冰冷的执行案,变成了有温度的和解。
2023年,实业公司将一批建材出租给西安一家装饰公司(以下简称“装饰公司”),合同约定租期为90天。起初双方合作愉快,租金按时到账,逢年过节还会互赠礼物。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装饰公司的打款开始延迟,从晚几天到晚几周,最后彻底停滞。
“法官,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未央区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调解室里,小郭表示,这笔钱已经要了好多次,每次对方都承诺付款,最后却总是落空。装饰公司代表也默认了这个事实。随即,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组织了首次调解,推动双方达成了分期付款协议。然而,约定的付款日到了,实业公司发现账户上依旧没有动静,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执行团队法官没有第一时间“亮底牌”,而是先联系了装饰公司负责人。在了解到装饰公司确实经营困难,才导致没有按约履行13万元的租赁费,并非恶意拖欠之后,法官主动开展了第二次调解。最终,双方重新达成和解,并且装饰公司为表履行诚意,当场向实业公司支付了案件款6万元,剩余部分按照协议继续分期履行。
然而,第二期履行期限到期后,装饰公司再次失信,没能履行相应付款义务,实业公司再次向法院申请恢复强制执行。再次进入执行程序,执行团队没有因案件“反复”而产生懈怠,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继续耐心沟通。最终,装饰公司很快筹措4万余元存入法院账户,并承诺尽快结清尾款。两次执行,共计追回10万余元,解了实业公司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