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七载砥砺谱华章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七载砥砺谱华章

陕西日报 2025-09-24 22:46:29
分享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构建“一院多区”战略格局。

医工交叉结硕果,自主创建磁外科六大技术体系。

12年光阴见证“巴掌仙子”长成阳光少年。

入围首批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建设单位。

壮阔征程铭记使命担当,接续奋斗书写时代答卷。9月19日,中国共产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谋划“十五五”、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回溯过去七年,交大一附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牢记“为民初心”,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国家使命,以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的责任担当,坚持“四个面向”,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医疗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

党建引领强根基 锚定方向,筑牢发展“压舱石”

作为医院发展的“领航者”,医院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1年起,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强化“第一议题”制度,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两个议事规则”,设置任务问题、举措、责任“三张清单”,形成书记办公会、专题调研会研究酝酿,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集体决策,中层干部例会安排部署,科务会支部委员会具体落实“四会联动”机制,坚持决策会议调研论证、沟通协调、部门联动、规范审批、保证质量的“五步审查法”,保障决策质量与效率,实现了医院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与此同时,医院组织制定首个医院《章程》,把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写入其中,初步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和党委集体领导制度体系。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上,医院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与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实现“一起讨论、一起安排、一同考核”。党委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制度化常态化,“月调度、季考核、年总结”督导落实机制高效运转,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职能得到充分彰显。

党建引领下,医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班子带头制定《六重六讲六做》约法,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积极迎接中央巡视、大型医院巡查等监督检查,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如今,“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行风清明”的医院生态已然形成。

2022年,医院党委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心内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样板支部”;2024年,医院获评“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25年,医院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殊荣,党建成果熠熠生辉。

战略转型谋突破 换挡提速,领航方阵“新赛道”

“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三步走’战略时,我们还在为‘建设医疗集团、成就区域顶尖’奋力拼搏。如今,我们已迈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临门一脚’阶段,实现了‘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跨越式发展!”提及七年变化,交大一附院人满是自豪。

在国家战略布局中,交大一附院主动作为,成为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先行者”。七年来,医院从争取专业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到建设输出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再到全力冲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每一步都紧扣国家需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青海医院、榆林医院顺利获批建设,青海院区即将正式运行,榆林院区正全力打造国家级示范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旗帜飘扬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为偏远地区群众带去优质医疗资源。

七年间,医院逐步形成雁塔院区(总院区)、兴善寺院区、南院区、东院区、陆港院区“五区联动”的发展态势,彻底破解了“空间严重不足”的矛盾,构建起“一院多区”战略格局。其中,东院区成为渭北地区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陆港院区开诊半年即高效运转,床位使用率稳定在90%左右,成为医院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区域。为保障多院区协同发展,医院探索形成“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套制度”的管理模式,践行“多院区协同、全学科共进”理念,让优质医疗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效配置。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1年9月,医院入围首批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建设单位。全体交大一附院人正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按照“形成三大特色、创新五力融合机制、建设七大平台、实现十大功能”的要求,向着全面建成国家医学中心的总目标奋勇前进。

学科人才强内核 迭代升级,激活领跑“加速度”

“学科是医院的生命线,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七年来,交大一附院围绕“强长板、补短板、增新板”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支撑,实现了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和人才队伍的“质效双升”。

在学科布局上,医院对标高质量发展“国考”标准,对空间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和重症学科之间的床位占比,更贴合疑难危重症救治需求。加快推进学科群融合发展,构建心血管病院、神经科学病院与泛血管学科群,泌尿外科(含肾移植)国家重点学科与肾脏病院泌尿系统学科群,癌症中心、肝胆病院与消化系统肿瘤学科群三大高峰学科群。新增1个和8个专科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陕西省推荐建设学科,2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行“一科一策”精准发展。此外,医院还推出“十四五”全学科提升计划、亚专科建设计划、学科名誉主任聘任计划,为学科发展注入“硬核”实力。

医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着力破解战略科学家、领军学者、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创新建立“青秀—青拔—领军—战略科学家”的“雁阵形”人才梯队,推动干部与高层次人才双向贯通使用,广泛吸引海内外顶尖专家双聘、特聘或担任名誉职务。七年来,医院职工总数、博士学历人数、高级职称人员、校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国家级人才均实现大幅攀升,实现了人才队伍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医工交叉展作为 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坚定不移走医工交叉创新发展之路,是交大一附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特色道路,也是以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七年来,医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科优势,主动融入学校“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在医工交叉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成为医疗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先后建成MED-X研究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医工交叉科研平台,推动院企联建研究院11个,完成成果转化141项。

聚焦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要求,确立“9+N攻关项目挂帅、七大中心支撑、十大功能落地”的系统建设方案。聚焦医疗器械、疫苗试剂、生物治疗等前沿领域,整合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等多学科资源,组建25个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团队、159个医工交叉项目组,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目前,蓝激光、磁外科、子宫内膜癌AI辅助诊疗系统等数十种创新诊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国际首台套超导重离子直线加速器即将落地,全国产化ECMO进入转化审批,器官移植关键技术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交大一附院人用自己的智慧突破“卡脖子”和“临门一脚”医学难题。

教育科研结硕果 育人为本,提升基础软实力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交大一附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医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上持续发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输送优质人才、贡献科研力量。

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 要求,协同首开全国医工学专业,创新开展具有医工交叉特色的新医科教改。七年来,培养学生人数增长近2000人,培养外籍留学生数量全国第一,承担住专培学员数量全省第一,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位教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医院成为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将思政教育摆在首位,强化双院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四位一体”学生党支部,打造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出一批批卓越医学人才。

坚持“四个面向”,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七年来,医院先后获得省部级成果奖15项;大力支持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建设规范权威的临床试验中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努力打造丝路健康联盟,搭建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让科研成果“走向国际舞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逐年提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5年教育科研成果取得121项历史性突破,科研综合实力迈入国家第一方阵。

仁心仁术护健康 杏林春暖,赓续医者好传统

“医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七年来,交大一附院始终牢记“医心为民”的初心使命,从优化服务、公益惠民到应急担当,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健康。

以“患者为中心”,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智慧化服务,开展窗口文明服务;实施无陪护、医护一体化等护理模式变革,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强化“三基三严”,坚守医疗质量安全底线;开展多学科联合协同(MDT),让疑难危重救治“常态化、普遍化”;设立专病中心,推动“破壁行动”,特色诊疗活力彰显。七年来,医院门急诊、住院、手术操作和平均住院日等核心医疗指标持续向好。同时,医院自主创新的治疗技术广受认可,主动脉夹层“西交术式”、消化道闭锁磁压榨治疗等吸引国内外患者慕名而来;器官移植水平国内领先,当选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委单位;医院专家担任国家级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委人数从20人增至46人,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疫情期间,交大一附院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健康、有我守护”的誓言响彻祖国大地,医院荣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至高荣誉。七年间,先后派出数十批次近千人次团队和专家不间断援助苏丹、马拉维,完成援藏援疆援青、定点帮扶、国家巡回医疗和乡村振兴任务。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建设国家医学中心,是我国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交大一附院聚焦国家急需和人民健康期盼,坚持思想引领、坚持宽厚基础、坚持开放汇智、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交叉强质、坚持共建共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七年栉风沐雨,交大一附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书写了医疗创新的精彩篇章。未来,医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总抓手,勇担“国家队”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征程上奋勇前进,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睿 刘炳圻 王馨)

西安交大一附院供图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