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不断擦亮“文学陕军”品牌——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单红

不断擦亮“文学陕军”品牌——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单红

陕西日报 2025-09-24 22:52:37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师念

记者:陕西是新中国的文学重镇,“文学陕军”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影响深远。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丰富优质文化供给,擦亮特色文化品牌,省作协在这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单红:“文学陕军”是陕西的亮丽名片。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文学陕军”理应干在实处、争做示范。省作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实施新时代“文学陕军”攀登计划为抓手,以繁荣发展新大众文艺为着力点,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努力在文学领域打造高原、攀登高峰,进一步擦亮“文学陕军”品牌,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在工作机制上,聚合省内外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重点网络文学平台以及有关媒体成立联席会议,打造文学精品创作、传播、转化的全方位生态系统。

在人才保障上,进一步优化“百优计划”,激励中青年作家以匠心出力作;打破地域、年龄等条件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顶尖作家进行签约创作。

在资源投入上,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完善从调研采风、选题策划到改稿提升、出版扶持,再到作品研讨、推广转化等全流程、全链条的文学精品催生机制,加快形成“高原厚重、高峰凸显”的良好文学创作格局,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大作力作。

记者: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发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优良传统,省作协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单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陕西文学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自觉实践和精神传承,也是名家大师辈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的根本所在。进入新时代,我们将从5个方面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一是继续弘扬柳青等陕西老一辈作家创作精神,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研究梳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发挥典型引导作用。

二是建好用好“新时代文学实践点”,为作家走向社会、服务基层提供载体。

三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精心设计主题、线路、形式,改进作家遴选机制,让更多优秀作家有机会深入我省科技创新前沿、改革开放高地、生产生活一线。

四是创新“送文学进基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精心策划“陕西文学周”“雨润三秦·书香为伴”等系列品牌活动,落实“柳青书屋”等捐赠计划,不断提高公共文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强化制度建设,系统性改进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工作机制,优化升级《陕西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管理办法》。

记者: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对“引领新大众文艺发展”专门作出部署。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新大众文艺,省作协有什么打算?

单红:去年,《延河》杂志《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一文刊发后,在全国文艺界、理论界、传播界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我们在繁荣发展新大众文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在引领新大众文艺发展上下更大功夫。

一是坚持全链条规划,启动“新大众文艺代表性作者、作品发现与研究计划”系列工作项目,设立全国文学报刊新大众文艺联盟及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新大众文艺研究、出版、创作中心。

二是坚持高点位设计,推动新大众文艺全国性评奖、颁奖活动落地陕西,编辑出版《新大众文艺》系列丛书。

三是坚持全媒体动员,以新大众文艺传播顾问团为依托,推动新大众文艺作品跨行业、跨人群、跨媒介、跨国界传播。

总体上,通过抢占理论高地、聚集创作人才、推出代表作品、链接出版资源、重塑传播形态来进一步推动新大众文艺的学科建设、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推动陕西在新大众文艺的研究和实践层面始终走在前、打头阵。

记者: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讲好陕西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省作协在推动陕西文学走出去方面有什么新的工作安排?

单红: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将着力抓好3件事。

一是推动柳青文学奖成为全国性文学奖项。通过扩大柳青文学奖评奖范围、提高评奖规格,提升陕西在当代文学现场的影响力。

二是启动陕西文学“扬帆计划”。支持陕西作家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海外文化周、国际图书展等。邀请有国际声誉的作家、翻译家、汉学家、出版商来陕西举办国际文学沙龙,开展外籍作家来陕写作计划,搭建中外文学作品推介交流平台。大力推动“网文出海”,助力优质网文作品在国际舞台释放更大能量。

三是推进实施陕西文学精品翻译工程和重点作品翻译扶持项目。深化与知名高校、国际传播、翻译出版机构的合作,加大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出版推介力度,打造专业的文学翻译品牌。

记者: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省作协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单红: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母本和源头,好的文学作品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开阔视野,凝心聚力做好“破圈”“跨界”两篇大文章。

一方面,加强与爱奇艺、腾讯、抖音、喜马拉雅等头部平台合作,探索“文学+短视频”“文学+有声剧”“文学+数字藏品”等新业态,让文学IP通过多元载体触达更广泛受众,为文旅项目引流预热。

另一方面,依托“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等机制,帮助优秀文学作品充分参与到文化产业的生产链条中,努力推动“好本”向“好片”“好剧”转化,让百姓在互动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实现从“看风景”到“品文化”的升级。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