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慧 王锦熙 陈慧琳)9月24日,2025乡村生活美学创意活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之路”活动在留坝县楼房沟玉双美术馆举行。本次活动以“古韵与新生·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企负责人及乡村工匠。
陕西省住建厅四级调研员樊兵,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副主任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何大笠,延安市延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修谦,汉中市住建局副局长陈沛州,陕西理工大学副教授田海宁,留坝县政协主席张长弓,县委常委王雪科、顾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刘东辉等领导参加活动。活动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西安市法学会城市更新与城乡治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严少飞主持。
陈沛州在讲话中指出,从留坝县的积极探索,到省内外诸多地区的创新实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已经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活化中振兴的广阔前景与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将历史文化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相结合,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筑牢传统村落传承根基;推动活态传承、创新发展,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动力;促进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构建传统村落保护新格局;注重民生改善、赋能振兴,共享传统村落保护成果。
刘东辉介绍了留坝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情况。留坝县历史文化遗址丰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留坝深挖栈道文化特色亮点、传承赓续楚汉历史文脉,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村落、活力传统村落、幸福传统村落”,根据村落资源禀赋与保护优先级,将其划分为3个示范村、5个重点村、8个一般村,每个村落各具特色。
留坝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也给来留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坝用‘微改造,精提升’的思路,保留了历史的肌理和传统的格局,把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游客体验相融合。我们后期也要借鉴留坝经验,让建筑有温度,文化有根基,乡村有活力。”安康市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寇小卫说。
在嘉宾演讲环节,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库专家孙众志带来题为《新时期传统村落的保护要点与传承示范路径——以留坝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为例》的演讲,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与实践启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德罡围绕《基于“文化-社会-物质”空间关联的腾冲传统村落特征解析》的深入剖析与前瞻思考,让大家受益匪浅;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理事翟斌庆分享的《高质量的乡村聚落建设》提供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多元视角;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治理与文化传承所所长张军飞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经验与留坝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文分享《留坝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空间美学》分别从留坝传统村落现有成果与空间优势等方面展开,提供了留坝经验;安康市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寇小卫分享了安康市汉滨区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聆听完专家学者的交流分享,武关驿镇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周晓明对传统古村落保护的认识更近了一步。“保护传统古村落不仅仅是对古建、习俗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当地群众生活方式、故乡归属感的保护,以及对幸福感的提升。”
活动中,还聘请孙众志为留坝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县专家顾问、段德罡为留坝县乡村美学专家顾问,并为留坝县乡村工匠颁发证书。
近年来,留坝县坚定不移地走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协同并进之路,以“修旧如旧”的匠心开展古建修缮,全力守护乡村历史文脉与风貌肌理;同时,以“活化利用”为核心,将闲置民居转化为特色民宿、文创空间,并深度挖掘民俗文化与生态资源,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成功使古老村落焕发新生机,实现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富有特色的“留坝样本”。
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旨在通过参会领导、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典型经验交流,深入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发展路径,并以此为起点,共同守护历史记忆,激活乡村未来。未来,留坝县将充分吸纳活动成果,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之路,让古老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