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志辉 通讯员 王静
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吸纳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宜君县结合实际,分类组织实施“先锋培育”行动,持续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上出实招,引导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综合考察
把好“入口关”
“您觉得今年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现如何?”9月10日,在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村党总支书记曹明红征询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他告诉记者,哭泉村通过全面掌握群众口碑、村“两委”意见与个人实际表现,严把党员“入口关”,从源头上杜绝“带病入党”,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
在培育党员的过程中,宜君县推行入党积极分子“一人一档”纪实管理制度,依托日常培养和常态化跟踪考察,将表现优异人员纳入重点培养对象。在考察的过程中,宜君县侧重从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本地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并对年度考核优秀、抓党建述职评议获“好”等次的行政村适度倾斜党员发展指标。
哭泉镇淌泥河村村民亢光明前些年一直在外发展,小有成就。在村党支部委员的积极动员下,亢光明决定返乡创业。2023年,亢光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投资300余万元在村里经营民宿,带着乡亲一起致富,已成为村里公认的致富带头人。
“年轻党员想法多、干劲足。有他们,村里发展更有活力。”淌泥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国贤深有感触。
分类培训
促学用转化
“发展大棚果蔬产业需要引入新品种,发展无公害培育模式。”近日,在党员“田间课堂”上,市级党代表郝艳分享自己发展大棚果蔬产业的经验。来自雷声村的党员代表和预备党员听得津津有味。
雷声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到邻近的绿佳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服务本地发展。目前,在党员的带动下,雷声村已建起集体经济大棚200余座。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营收80余万元。
宜君县建立党员接受教育培训、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两张清单”,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选树“头雁”党员,并组织他们举办“田间课堂”,积极发挥身边党员先锋模范引领激励作用。
“现在,身边‘头雁’党员分享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实战经验,参加培训的党员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五里镇雷声村党支部书记田磊说。
一线“练兵”
培育先锋队
党员的先进性要在实践中彰显。宜君县聚焦“育得好、用得活”,根据党员的特长和岗位需求,安排他们在“一线练兵场”“党员先锋岗”锻炼成长,持续强化责任意识、锤炼务实作风、践行入党初心。
9月11日,在尧生镇的一处苹果园里,直播带货新农人寇爱芹举着一颗苹果在镜头前展示。她家的早熟苹果已经卖完了,她正在帮助其他村民卖苹果。
“多亏了爱芹这样的党员‘带货能人’打响了‘尧生苹果’品牌。现在,我们的苹果卖上了好价,以往自己卖不完、收购商压价的情况已经基本不存在。”果农刘先生说。
“我们将9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成立了数商兴农党支部,建立了党员技术员学教基地,培育‘头雁导师’6人,设立党员示范岗35个,培养直播带货积极分子9人,培养党员技术员10人。从种植养护到成品加工、销售,党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寇爱芹就是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批党员。”尧生镇党委组织员张斌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建强党员队伍,持续开展‘先锋培育’行动,建立健全精准识别、靶向培养、实战训练全链条工作机制,凝聚干事创业先锋力量,蓄足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宜君县委组织部部长郗晓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