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佳
智慧养老机器人辅助老人生活,日间照料中心里充满欢声笑语,适老化改造工作广泛开展……行走在咸阳的社区与乡村,记者看到了一幅幅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画面,一个感受油然而生:养老的“最优解”,就藏在“家门口”这3个字里。
“家门口养老”,核心在“家”。选择居家养老,是许多老年人的心愿。然而,传统的居家环境,常常因为未能预见老年人日常需求而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当下,一场由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正在全国推行,将为无数家庭带来便利和安心。适老化改造政策的积极落实,将全方位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体验。
“家门口养老”,依托在“门”。这扇门,向外连接着社区。缺乏社区服务支持的居家养老只能是一座“孤岛”。如今,遍布咸阳城乡的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食堂、医养结合服务点,编织出一张无形的“守护网”,为家庭养老提供最坚实、最温暖的保障。
“家门口养老”,赋能靠“智”。咸阳市的诸多探索,展现了智慧养老的巨大潜力。智能手环一键呼救,语音助手简化操作,帮助老年人跨越了数字鸿沟。更重要的是,通过“慧养帮办”这类平台,分散的社会服务资源得以高效连接,实现“老人点单、服务上门”的快速响应闭环。智慧赋能,正在让“家门口养老”触手可及。
当然,热潮之下,尤需清醒。无论是适老化改造,还是引入智能设备,“家门口养老”的理念,始终在于以老年人为本,要考虑到是否契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态与内心意愿。设计者、服务者需弯下腰、俯下身,倾听那最朴素和真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