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成东丽)9月29日下午,由西安市碑林区委宣传部指导,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西安市碑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主办的碑林区“庆国庆·迎中秋”主题活动在此热闹开启,近三小时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让市民游客在非遗的独特魅力里品味传统,在家国的浓厚情怀中定格团圆,留下一段难忘的双节记忆。
文艺展演:传统韵味撞上大众热爱
活动现场暖意融融,一场场精彩节目轮番登场,奏响了双节文化盛宴的序曲。开场的《瑞狮踏诗迎双节》舞狮表演率先“点燃”全场,瑞狮伴着铿锵鼓点灵动跳跃,时而俏皮摆尾,时而昂首亮相,引得观众纷纷举起手机,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紧接着,双节歌曲联唱温情上线,《小小红心向太阳》唱出家国赤诚,旋律激昂澎湃,《广寒宫》吟出中秋浪漫,曲调婉转柔情,两种风格无缝衔接,戳中不同观众的心;碑林区朗诵协会的表演者们身着传统汉服,以一首唐诗朗诵带大家“穿越”千年,仿佛置身盛唐街巷,沉浸式感受唐诗里的长安意境。
最令人惊艳的当属非遗剪纸时装秀——模特身着印满花鸟、星月、祥云的剪纸服饰款款走来,传统剪纸的细腻纹路与现代时装的简约设计碰撞出别样火花,台下掌声、赞叹声此起彼伏。而杖头木偶戏则成了现场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国家二级演员、著名木偶表演大师、杖头木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乔鼓利指尖轻动,原本静止的木偶瞬间“活”了起来,抬手、转身间尽显灵动。不少游客、市民主动上台,在乔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尝试操纵木偶转圈,指尖的互动不仅唤醒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更让非遗技艺走出“橱窗”,近距离触达大众。
《双节知识》趣味问答环节更是掀起小高潮,从中秋习俗到国庆历史,一道道题目抛出后,观众们争相举手抢答,尽显对传统节日与家国历史的热爱。
非遗游园会:亲手体验触摸文化温度
文艺展演落下帷幕,一旁的非遗体验区早已排起长队,市民游客纷纷化身“文化体验官”,亲手解锁传统技艺的乐趣,感受非遗背后的文化温度。
“彩塑奇缘·月映五星”摊位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中的面团格外“听话”,揉、捏、塑形间,一个个“月饼”的面塑作品新鲜出炉,精致得让人不忍下手。市民们跟着传承人一步步操作,揉面团、捏轮廓、刻细节,不少人完成后小心翼翼装盒:“要带回去给孩子当纪念,让他也感受下老手艺的魅力”;隔壁“蟾宫折桂·香囊缀雅”摊位飘着淡淡的草药香,老师们早早备好布料、丝线与草药,市民游客们聚在一起制作香囊,有人笑着说:“好久没做手工了,亲手缝个香囊过节,这份念想比啥都有意义”。
“扇舞诗魂·漆艺凝辉”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老师手持小勺,将调好的漆料轻轻滴入水中,再用工具缓缓拨动,水面瞬间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色彩纹路,游客们拿起素白扇面轻轻覆在水面,片刻后提起,色彩便自然晕染在扇面上,每一把扇子都是“独家定制”,拿到成品的市民个个成就感满满。“剪刻诗心·纸载风华”摊位上,红纸在剪刀的“穿梭”下,转眼间就变成了五角星、玉兔、“福”字,有人当场把剪好的作品贴在手机壳上,走到哪儿都能带着双节的喜庆。
民俗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家国同庆猜灯谜”摊位前,市民们三五成群围在灯笼下,你一言我一语热议谜题,猜对者接过奖品时,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翰墨寄情·笔绘山河”摊位上,书法家挥毫泼墨,“中秋快乐”“国泰民安”“家国团圆”等字样跃然纸上,市民们捧着刚写好的书法作品连连赞叹:“这比买的任何纪念品都珍贵,藏着满满的节日心意!”
此次碑林区“庆国庆·迎中秋”主题活动,以“非遗+节日”为核心载体,将舞狮、木偶戏、剪纸、面塑等传统非遗技艺,与家国团圆的节日情怀深度融合——既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了非遗的独特魅力,打破了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感”,更用文化力量为双节增添了浓厚氛围。下一步,碑林区将持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围绕传统节日策划更多接地气、惠民生的文化活动,推动非遗“活”在当下、代代传承,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国庆假期期间,湘子庙街还将持续举办国庆民俗集市,市民游客可逛集市、购非遗手作,还能打卡湘子庙古建筑,沉浸式感受历史古韵与现代热闹的交融。这个双节假期,不妨约上家人朋友,来湘子庙街寻一份节日热闹,留一段专属的团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