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折生阳。
本报记者 席晨文/图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我最大的体会是,民营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竞争力在于专业,而最大的机遇在于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9月26日,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折生阳的分享,是扎根陕西33年的实干感悟。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亮眼标签,是华秦科技从地方小企业成长为我国特种功能材料领域标杆的有力证明。
“我们所在的航空航天特种功能材料、增材制造、新能源领域,每一个都需要‘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长期投入。”折生阳坦言,企业能攻克多项关键技术,让国家急需的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并占据国际领先地位,靠的就是埋头创新的韧劲儿。“这些年,我们承担了近200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为数十项大国重器生产配套产品。成果落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坚守。”折生阳说。
折生阳是陕西科教资源转化的实践者。“我一直琢磨着把高校‘书架上’的科研成果,变成产业‘货架上’的产品。”他带领团队探索出一套先进的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成功推动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多项科研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成为陕西“三项改革”的受益者与践行者。
谈及企业成长,折生阳对陕西营商环境给予肯定:“陕西厚重的工业底蕴、雄厚的科教资源,还有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给了科技型企业十足的成长底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强力支撑,“三项改革”打通产学研堵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落地……他细数利好政策:“这些政策精准又贴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在陕西这片沃土,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折生阳表示,华秦科技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朝着“全球领先的特种功能材料企业”目标迈进,也期待与更多产业链伙伴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