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曹庆)近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成功举行。此盛会吸引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代表参加。除主会场外,还有9个平行边会和16个平行论坛十分吸引参会者,共同探讨“人与生物圈计划”理念落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国际研讨会”是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边会之一,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MAB)及国际动物学会(ISZS)联合主办,汇聚了全球自然教育的优秀成果和有益经验,搭建了自然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促进各国保护地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来自俄罗斯、喀麦隆、智利、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塞内加尔、哈萨克斯坦、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代表现场参会交流,以“共同讲述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为主题,旨在推动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国际实践分享与国际交流,为构建地球生物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来自秦岭腹地的棕色大熊猫文创产品被摆放在与会嘉宾坐席的正中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ANSO副主席何宏平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托分别致开幕辞,ANSO秘书长刘卫东宣读由主办方联合发布的《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倡议》。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边会首次发布了ANSO报告:一是中英双语版《保护地自然教育女性贡献优秀案例——来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自然教育故事》,涵盖来自中国、喀麦隆、智利、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的74项典型案例,全面生动地呈现了女性在自然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其中一件案例来自佛坪,呈现自然教育、自然科学与自然写作是如何高度融合且相得益彰。
在案例故事分享环节,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保护地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女性代表分别讲述了各自在自然教育一线的实践故事。分享者从保护区管理者、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居民等多角度展现了女性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独特视角与坚韧力量。
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MAB秘书长王丁主持,嘉宾围绕“各方如何共同支持《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倡议》,助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愿景实现”展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应加强跨国、跨部门协作,推动自然教育从理念走向行动。从边会主旨发言到研讨内容,总结推广富有本国特色的自然教育经验和作法,推动科技赋能为保护地提供前沿系统的自然教育方案,将自然教育国际合作转化为生态保护的新动力,助力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愿景。会议期间,佛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话题时常被关注。
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国际研讨会成果展览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国际展区举行,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30家生物圈保护地设置专区。通过视频轮播、专题展板、人员解说、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自然保护地案例代表及女性贡献案例代表与参会者面对面交流,吸引众多国外嘉宾来到展区,感受自然教育魅力。交流中,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受到关注,引来多次交流高潮。
在其他边会及平行论坛,佛坪、秦岭大熊猫、棕色大熊猫的话题十分吸引与会者。比如,“自然保护地智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自然保护地社区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新生:中国科学家‘格致论道’专题演讲”等平等论坛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边会,大熊猫保护均作为重要论据或对比旁证提及。会后的交流中,话题则水到渠成地指向远在秦岭腹地的佛坪。
在四楼展厅入口处,来自佛坪保护区的秦岭首张野生大熊猫母子同框影像,在展会显著位置展出。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正式通过了《人与生物(MAB)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26-2035)杭州战略行动计划》。在《战略行动计划》中,多次提到一切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联合。在未来的贯彻实施中,佛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将继续发挥自然资源特点、讲述自然教育故事、共襄可持续发展事务,从“向全世界讲述”逐渐过渡到“全述共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