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山河锦绣。
大街小巷红旗飘扬,车站机场熙熙攘攘,热门景点人潮如织……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中国迎来8天长假,激发民众高涨的出游热情。锦绣中华,家国同庆。
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上人海汇聚。12万多双眼睛凝视着同一个方向。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炽热的期盼紧贴着祖国的心房。
同升一面旗,共祝祖国好。在山东省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海拔高达1132.7米的巨峰上,一场以“我在祖国大陆海岸线最高峰上升国旗”为主题的活动在国庆当天举行。山海辉映,国旗招展。
在江苏省南京市,全市100个点位在10月1日9点开展了“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活动。
爱国热情在旋律中激荡,也在沉浸体验里传递。
国庆期间,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的贵州省遵义红色文化数字化系列项目《转折·从头越》迎来不同年龄段的游客。
《转折·从头越》VR展厅主管王一告诉记者,“我们接待的游客上至70周岁以上的老人,下至14周岁以下的小朋友,国庆中秋双节迎来了人流量高峰。”
游客李士伟表示,这一项目利用现代技术,真实地再现了那种血与火的战场,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个假期,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长影旧址博物馆推出“光影摇篮·红色礼赞”主题活动,包含光影主题巡游、歌舞情景演出、歌舞剧《光影星河》等内容。
游客李女士说,“我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所以上这儿来看看。我们对《赵一曼》《刘胡兰》等一些老电影印象特别深。”
在这个假期,众多“文化+体验”深度融合的活动,成为各地文旅部门重点打造的项目,让游客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鲜活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
在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国庆假期期间,这里每晚都会上演一场山水民俗视觉盛宴,令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在观看了“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节目后,游客庞冬燕对记者说,“感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底蕴。其实来之前我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个表演的,感到非常惊喜。”
在云南省昆明市南强街巷,以“双节承古韵·国风尽南强”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游客。街头彩妆走秀演绎各民族与新中式风尚,国风游园会邀游客体验投壶、猜灯谜等传统游戏,赢取特色礼品。
南强街巷企划经理何云生表示,国庆期间,整个街区商户的营业额和平常工作日相比,大概有40%到50%的提升。人流量相较于工作日提升了30%左右。
双节叠加,让“全家同行”出游成为潮流。亲子类景区、沉浸式景点成为家庭出游首选。
吉林省长春市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宣传部负责人蔡慧瑜表示,“十一”假期正值丰收季节,景区作为国家级实践教育研学基地,推出了亲子家庭割水稻体验、非遗手工体验项目。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打造的“微度假”品牌活动,在多个乡村推出“非遗+旅游”“艺术+乡村”“村博+研学”系列项目,为游客提供文旅消费新场景。游客卢潇表示,“一家人来这里既能体会到乡村风光,也能体会到艺术氛围,小朋友非常开心。”
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哈尼小镇国庆假期举办了首届哈尼梯田泥泞挑战赛。“泥地寻宝”“梯田拔河”“稻田捕鱼”等项目趣味十足。300余名参赛选手们在梯田间奔跑,体验别样的农耕乐趣。
游客马波对记者说,“参加这一活动让孩子再次贴近自然,了解元阳的文化、民族风俗,感觉非常好。”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更多游客选择到更远处“撒欢儿”。据交通运输部预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3.2%左右。
神州大地上,一幅情怀交织、人文交融的文旅图景,折射市场趋势,映照活力中国。
统筹:吴炜玲
编导:胡函博
作者:丁春雨、司晓帅、曾维
谭鹏波、赵锐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