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为方便市民游客出行,北京地铁加大运行频次。如何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地铁列车结束运营后去了哪里,地铁运行背后还有哪些故事?一起来看。
国庆假日期间,北京依旧是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北京地铁客流也持续高位运行。根据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前4天,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客运量日均700万人次左右,地铁加大运行频次,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车辆段是列车过夜的“家”
晚上11时左右,北京地铁各条线路陆续停运。一般在每条地铁线的末尾处,地面上会建一个车辆段,停运后车辆会从地下钻出,进入车辆段进行休整。
东坝车辆段是亚洲最大的车辆段,北京地铁3号线和12号线的列车都在这里“过夜”。晚上,车辆段调控中心灯火通明,工作人员紧盯屏幕,确认每一辆车的运行状态。
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中心高级主管 刘铁良:这个就是相当于我们做了一个数据回传,它是通过4G的专网把数据实时回传回来,所有故障信息全部都在系统里有。后台有一个服务器处理,再通过前端展示,绿色的小车都是它实时的位置,有状况会报警。
360度全景扫描 细微变化均被记录
列车回到车辆段,会经过一个360度全景扫描设备。车辆任何的细微变化,都会被记录下来,并实时发出警报。
除了360度全景扫描检测外,地铁进入车库后,还要进行人工检测。
地铁“医生”“问诊”列车
手摸眼看保安全
列车驶入车库,检修员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如同地铁“医生”,要对列车进行安全检查。而后,开始车辆外观的一步步检查。
列车底部也是检查的关键点之一。下到检修通道,我们看到了地铁列车底部复杂的设备构造。
列车检修员 倪永菁:毛絮就会糊上滤网,就需要定期把滤网拆下来清洁,清洁后再装上,每次查车都必须得看这个地方。
在地铁列车底部,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它们如同人体的各个器官,有机配合维持着列车的健康运行。而列车检修员则像一位严谨的医生,眼看、手摸,每天重复上万次的检查动作,确保列车“身体健康”。
列车检修员 倪永菁:北京地铁运行比较频繁,老是这种强度的运行,这些东西都需要检查,检查这些固定螺栓。确保万无一失、确保运营安全。
经过一夜的检修之后,地铁列车又活力满满上岗运营。在假期的出行路上,或许我们看不到这些幕后工作者的身影,但他们的严谨始终陪伴着每一趟列车、每一名旅客,让城市的“地下动脉”更加畅通,让万千家庭的假期出行更加舒适、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