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嘉)昨日,连阴雨暂歇,阳光穿透云层洒向田间。在咸阳市乾县临平村的农田里,农户们正利用晴好天气抢收玉米。乾县众合益群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粮现场一片繁忙,烘干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抢收烘干战正紧张打响。
“这连阴雨下的,玉米在地里多待一天就多一分霉变风险。幸亏天放晴了,必须争分夺秒!”临平村的张先生和妻子早早将玉米收割入袋,正用打草机割除玉米秆,为下一步种小麦做准备。
在乾县众合益群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库区里,满载玉米的三轮车排起长队,工作人员忙碌穿梭其中,指挥农户将玉米卸到暂存区。为提高抢收效率,合作社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设立登记、检测、卸粮、烘干“一站式”服务点。农户赵大爷拉着满满一三轮车玉米刚进门,工作人员就立刻上前登记、过磅、检测水分,引导他到指定卸粮口。“之前还担心玉米霉在地里,送到合作社及时烘干,心里踏实多了!”赵大爷笑着说,他家种了2亩多玉米,抢收后全部及时送到这里,收益没有受影响。
“这是今年刚收上来的玉米,由于受气候影响,水分大,农户拉到这里先进行快速检验,合格的进行脱粒处理后快速送至潮粮坑,经过提升塔送往烘干塔。”乾县众合益群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芳利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多,晴好天气少,对粮食收购及品质构成挑战,合作社一天收的玉米量在10多万斤,烘干环节正是守住粮食安全的“关键一环”。
记者看到,脱粒后的玉米粒顺着输送带源源不断地涌向分拣仓,细碎杂质被吹走,饱满的玉米粒“排队”进入烘干塔。烘干后的玉米经过传送带被直接送往仓库,等待下一步双重比重筛筛除杂质和色选机将发霉粒、破碎粒筛除,正式进入粮仓。
杨芳利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新购置了高效连续式烘干塔,与以往老式烘干设备不同的是,电脑设定好程序后,从上面进湿粮下面出干粮,当烘干塔注满后七八个小时湿粮就烘干了,之后将根据设定好的程序不间断进行湿粮烘干,一个烘干塔每天可以烘干300吨粮食。“从今年9月中旬启用以来,从未间断。我们现在24小时轮班工作,做到人歇机不歇,确保老百姓送过来的粮食都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