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妻子牵着盲人丈夫的手去旅行

既然看不见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

妻子牵着盲人丈夫的手去旅行

既然看不见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

2025-10-14 21:46:10
分享到:

10月13日上午,雨过天晴,阳光洒在雁鸣湖休闲公园的步道上。59岁的盲人闫红娃与妻子韩运利手挽着手前行,他的脚步稳健,神情安然,她的目光不时落在他身上,轻声提醒着前方的障碍物。这一幕,是他们16年婚姻生活的日常,也是对“盲人是否该多出门”最温柔而坚定的回答。

他用耳朵和心去旅行

每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夫妻俩吃完早餐,便坐公交车来到雁鸣湖休闲公园散步、健身,日均步数超一万步。这已是他们坚持多年的习惯。

“她是我的眼睛!”闫红娃坦言,即便有盲道,他也必须提防随意停放的车辆。

在妻子的陪伴下,他的足迹遍布西安的多个景点:陕西历史博物馆、曲江寒窑遗址公园、西安城墙景区、白鹿原影视城……每到一处,她都细致讲解。

今年正月,两人专程前往宝鸡法门寺旅游。出发前,闫红娃用手机读屏软件查好路线,并拨打电话询问了客运班车时间。第二天,韩运利陪着他出门,公交换乘长途车,一路抵达。

到了法门寺,她牵着他慢慢走。香火味扑面而来,钟声悠悠回荡。她轻声描述:“塔很高,阳光照在上面特别庄严。”

“我‘看’见了。”闫红娃静静地听着,嘴角微微上扬,这一趟,耳朵听了,鼻子闻了,手摸了门槛,心也“走”过了。对他而言,出行不是逃避黑暗,而是主动拥抱世界。

“多数人认为,盲人出行不方便,应该少出门。”韩运利说,“但我觉得,他们更应该走出去,去感受美好的世界!”

她用陪伴点亮生活

闫红娃自幼先天性失明,家境贫寒,12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因无力支付学费未能入学,在家摸索着学会了做饭、喂猪和养鸡等技能。

33岁那年,他在西安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后来进入盲人按摩店工作,靠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2008年,42岁的闫红娃经人介绍,认识了韩运利。她的前夫是一名中途失明的盲人,已离世5年。“我和闫红娃都是苦命人。”她说,相识相知后,二人于2009年结婚。

婚后,他的出行和三餐有了照料。“和她在一起,我每天都很感动。”提起妻子,闫红娃有些哽咽。

生活中,他喜欢听歌曲和陶笛,也爱唱给、吹给妻子听,她便在一旁轻轻打着节拍,笑意盈盈。闲暇时,他常为她按摩,帮她缓解疲劳。“手法熟得很,力度也拿捏得刚刚好。”韩运利笑着说。几天前她发高烧,丈夫连忙为她拔罐,终于帮她退了烧。当被问及心愿时,两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就这样,互相陪伴着,一直走到老。”

他们还常参加视障群体组织的公益活动。每月一次的义诊日,他和同伴们会为市民免费按摩。“在那里,我们不是被照顾的人,而是能帮助别人的人。”闫红娃说,既然他看不见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他。

  

走出去才是真正的看见

闫红娃的故事并非孤例。市民张女士中途失明后一度闭门不出,在家人鼓励下,她开始尝试独自买菜、做饭,如今已走出家门,参加各类活动。“走出去的第一步最难,但只要迈出,生活就会慢慢‘亮’起来。”张女士说。

8月14日,陕西白手杖视障服务中心负责人惠娜表示,西安市大约有8万名视障人士。他们不是需要被怜悯的“弱势群体”,而是渴望融入社会的普通人。走出去,才是真正的“看见”和被看见。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该中心呼吁:请为视障人士留下一条畅通的盲道,少占一个无障碍车位,多一些耐心与理解。让他们能真正走出家门,去“看”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叶、冬天的雪,用他们的方式,拥抱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记者 姬娜 实习生 邓蘶皓

(编辑:李嘉诚(见习))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