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0月14日消息(记者侯凯奇 实习记者高悦 唐婷)近日,受持续秋雨影响,西安部分城墙段青苔密布,引发广大市民的关注。与此同时,大雁塔也因受潮出现局部发黑现象。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赵星通过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与今年极端秋淋天气直接相关,目前无需过分担忧,文物保护部门将以科学监测与研究为核心,防治结合,科学制定应对方案。
此次城墙长青苔、大雁塔受潮发黑的“幕后推手”,是2025年西安异常偏早且偏强的秋季连阴雨。“今年西安秋雨本质是华西秋雨的体现,于9月2日启动,较常年提前9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8强、2000年以来第5强。9月1日至今,西安平均降水量达391.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倍,平均相对湿度攀升至88.8%,较常年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西安市气象局正研级高工金丽娜解释。
在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下,记者还在街头的草坪里、树干上发现,不少白色、褐色的小蘑菇冒了出来,簇拥着生长在土壤里、枝干上,成为雨天里的别致风景。
“高湿环境为青苔生长提供了条件。”金丽娜补充,此次持续性降雨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交汇,共同形成了稳定的雨带,加之秦岭北麓的地形抬升作用,进一步增强暖湿气流形成,从而造成了这场持续时间长、降水分布均匀的连雨天气。
在西安城墙景区部分墙段,城墙的砖缝间长满密密麻麻的青苔,路边的树木也披上“绿装”,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在这一罕见景观下拍照打卡。不少网友拍下视频纷纷表示担忧,青苔滋生是否会对城墙产生危害?
“青苔滋生是表层砖含水率增加后的自然现象,广大市民不必过分担心。”赵星针对城墙“绿衣”给出了专业判断。他指出,目前城墙青苔生长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段落密集、部分段落无踪迹,这种差异背后的青苔种类、生长条件,以及青苔对城墙的实际破坏性,都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文物保护是系统性的科学工程,不能盲目处理。”赵星强调,若要处理青苔,需先对其进行定量评估,若确认危害较大,还需开展保护方案评估与小范围测试,确保手段适配城墙保护需求后,才能大规模实施。考虑到此次是西安城墙近年首次集中长青苔,现阶段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巡逻监测,实时跟踪青苔生长动态。“只要不出现大范围扩散、不威胁城墙结构性安全,我们更应借此开展基础研究,为未来应对极端天气下的青苔爆发积累科学数据,真正实现文化遗产‘防治结合’的保护目标。”
据西安市气象局最新预报,10月14日下午至夜间、16日至17日、19日至20日,西安仍将有三次明显大范围降水,其中16日至17日南部山区降水量或达25~45mm,东南部山区局地可能出现50~60mm的暴雨,17日还将伴随4~8℃降温及6~7级偏西阵风,预计10月下旬仍多降雨过程。文物保护部门表示,将结合后续天气情况,持续加强城墙监测频次,为科学应对青苔问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