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一线直击:甜“猕”来袭

一线直击:甜“猕”来袭

2025-10-15 21:14:05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石喻涵 马昭)“大伙儿动作轻点儿!别让果子磕碰着。”眼下,陕西猕猴桃主产区迎来集中采收期。10月15日,陕西宝鸡眉县王长官寨村的一片果园中,鹏盛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鹏生的声音传来。

记者踩着雨后略显泥泞的土地,跟随采摘工人的脚步,走进这片挂满“金果果”的园子,见到了在园子里忙碌的眉县王长官寨村果农杨超。

田间采摘:每颗果子都要经过多重筛选

杨超指着自家这片猕猴桃园介绍:“我承包的园子大概有44亩,种猕猴桃十几年了。原本盼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可天不遂人愿啊。”提到今年的产量,杨超脸上露出些许无奈,“今年受天气影响,花期遇上高温干旱,汛期又阴雨不断,产量不佳,相较于往年减产不少。”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腰间挎着竹篮,踮脚、轻拧、托举,动作娴熟地将符合标准的猕猴桃摘下。装满一篮后,再小心翼翼地倒入田间的转运筐中。

“今年雨水多,幸好赶上今天的晴好窗口期,得抓紧把合格的果子摘下来。”杨鹏生随手摘下一颗毛茸茸的猕猴桃,掂量着向记者介绍,“我们采收有硬规矩,果重必须达到80克以上,干巴果、畸形果、带病虫害的果子都要剔除,这是第一道‘门槛’。”

除了品质把控,果农最关心的收购价也有了明确答案。“我们今年的收购价定在4.2元/斤,这个价格能给果农们吃颗定心丸,让大家的辛苦有实实在在的回报。”杨鹏生说。

“采摘约一个月就结束了。这些果子采摘后会及时送进冷库,有了冷库储存,一年四季大家都能吃到新鲜的眉县猕猴桃,我们卖果也不用愁‘烂在手里’。”提到种植猕猴桃的收入,杨超表示:“和种庄稼比还是不错的。像今年,就算减产了每亩收入也能有五六万元。”

眉县猕猴桃48小时直达外地消费者餐桌

从果园出来,记者走进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这里是眉县猕猴桃从田间走向市场的“中转站”。在眉县鹏胜达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分拣机飞速运转,工人穿梭在流水线旁,装箱、打包、贴标,一派繁忙景象。

“刚从果园运回来的果子,一部分先送进冷库预冷,一部分通过分选机按果径、品相分类,最后检测农药残留,合格的才能包装发货。”杨鹏生指着仓库里的设备介绍,这里有40多个冷库,总储存量达4000吨,能满足全年销售需求。

记者注意到,仓库里的猕猴桃箱子的包装格外亮眼,“义气”“福气”等字样的设计充满年轻感。“今年光包装设计就花了20多万元。”杨鹏生笑着说,现在主力消费者是“90后”“00后”,得贴合他们的审美和消费习惯。

这些包装好的猕猴桃,很快就会通过冷链车发往全国。“你看那边准备装车的这批货,是今年7月份就预订好的,马上要发往青岛。今天下午装车,20多个小时就能送到,后天一早就能摆上当地市场的摊位。”杨鹏生指着仓库角落的一批货物说,除了青岛,该公司还对接全国6大直批市场,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陕西猕猴桃出口中亚

不仅在国内市场受欢迎,眉县猕猴桃还走出了国门。“我们做出口业务已经三四年了,主要销往越南、泰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亚市场的反馈特别好。”杨鹏生介绍,中亚客户对眉县猕猴桃的品质很认可,合作模式也很爽快,“他们偏爱现金结算,只要货物装车,就会及时付款,从不赊账,这让我们的出口业务做得很踏实。”

在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尤为明显。“我们是‘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一年带动400多名工人就业。”杨鹏生说。

仓库一角,宝鸡市眉县常兴镇马家村村民王宗梅正逐一检查刚摘下的猕猴桃。她告诉记者,自己在鹏盛达果业工作了13年,“每天计件能挣100元左右,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拿2000多块,家里种的几亩猕猴桃也能托企业帮忙销售,日子踏实得很。”

杨鹏生介绍,企业不仅给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还统一配送农资农肥,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杨超也对此深有体会:“有企业帮忙,技术有保障,销售也不用愁,心里踏实多了。”

从“等软吃”到“即食果”全链标准护航金字招牌

“眉县是猕猴桃的最佳优生区,全县35万亩耕地里,30.2万亩种的都是猕猴桃。”眉县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赵菊琴介绍,今年全县猕猴桃综合产值预计达60亿元。

“以前吃猕猴桃,得等放软了剥皮,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了即食技术,硬果也能直接吃。”杨鹏生拿起一颗表皮还硬挺的猕猴桃,用小刀轻轻削皮后递给记者,“你尝尝,摸着是硬的,但削了皮之后吃,口感依然清甜多汁,完全没有生涩味。”

这正是眉县猕猴桃最新的技术突破。赵菊琴介绍,即食猕猴桃通过特定的冷库储存条件调控,配合果实内部糖分、酸度的转化工艺,实现了“硬果可食”。

“未来猕猴桃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享用。”赵菊琴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即食猕猴桃的口感会越来越好,在市场推广后,规模优势会更加明显,能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

技术创新的同时,标准体系也在同步升级。

“2014年我们便联合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的农业专业团队,完成了第一期猕猴桃标准综合体,涵盖了猕猴桃种植环节的各项标准。”赵菊琴透露,今年针对原有标准未涉及采购环节的问题,重新制定了从种植、采收、加工到销售全链条的系列标准,“新的标准综合体包含13项核心标准、13项配套标准和13项操作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闭环。”

目前,该新标准已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公示“明年或者今年内,我们就可能全面启用新标准。和现在执行的标准相比,新标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覆盖范围更广,从‘种得好’延伸到‘卖得好’,还重点强化了售后环节的标准要求。”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眉县猕猴桃的“金字招牌”这些年越擦越亮,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值收益。

“有了地理标志认证,咱们的猕猴桃每斤能多卖2角到5角钱,别看单斤涨幅不大,算下来一亩地就能多收入几百元,对农户来说是不小的增收。”赵菊琴介绍,目前县上已有40多家大中型企业申请了眉县猕猴桃地理标志授权,消费者看到标志就知道是正宗的眉县产猕猴桃,认可度特别高。

这份认可度,还通过“全民电商”的模式进一步放大。“现在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果农,大家都在通过朋友圈、短视频平台推广咱们的眉县猕猴桃,有的农户自己开直播卖果,有的拍果园日常吸引客户,‘全民电商’的氛围特别浓。”赵菊琴透露,目前眉县猕猴桃的电商销量占比已经达到20%。

(编辑:吕媛媛)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