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徐浩 周睿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道路舒展,出行便捷;困难家庭卸下重担,如见暖阳;社区食堂里,长者不再为三餐忧虑,脸上洋溢着笑容……一项项炽热的民生期盼得到真诚回应,一件件关键实事如花般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自去年10月起,咸阳市渭城区秉持“便民利民、普惠均等、量力而行、成效显著”原则,以激发民力、服务民生为根本出发点,确定在2025年前实施10项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6.14亿元。将群众的“心头事”作为政府的“上心事”,渭城区用心用情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与“身边小事”。截至目前,一批民生工程已如期高质量完成。
就业是民生之本
“店铺搭建、直播带货、数据分析,这些都是咱们现在端得稳的‘新饭碗’!”7月初,在渭城区零工市场举办的电子商务师培训班上,讲师结合鲜活案例深入讲解,学员们凝神聆听,不时举起手机记录关键内容。
“我们7月新开的这个班,为50名学员提供了12天的免费电商技能培训。”渭城区零工市场负责人师俊介绍,“培训结束后,还将组织专场招聘双选会,帮助大家与企业精准对接,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一堂堂培训,一场场招聘,正是渭城区以“稳就业、保民生”为核心,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的真实写照。截至8月底,全区已组织各类招聘活动34场次,超额完成全年20场的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3634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0.56%;帮助44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73.67%。渭城区正以更有温度的举措,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实现就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
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渭城区以切实投入夯实就学条件,畅通学子成才之路。近日,总投资约8700万元的碱滩小学改扩建项目(一二期)正式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13912平方米,建成后将新增学位1200个,显著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与此同时,总投资9329万元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迁建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在全面提升就学条件方面,渭城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校园建设与设施升级。金旭学校、咸阳铁中、风轮初中等7所学校维修提升项目全面竣工,文林学校操场改造工程稳步实施,咸阳中学科创楼主体封顶、二次结构施工正同步推进。在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渭城区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全力保障教育公平。
2025年春季学期,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150.97万元,惠及普通高中学生951人、中职学生113人,并为517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负担,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民生温度也体现在城市细微处的变化
目前,新兴办老旧小区、东风花园小区、朝阳苑小区等三个主体改造项目已全部进场施工,整体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完成改造。应急消防培训基地(中山基地)室内外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燃气管网改造项目也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为改善公共空间品质,今年2月,渭城区启动清渭楼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对老化的广场设施进行系统更新。改造后的清渭楼广场空间敞亮、花木扶疏,迅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城市的温度,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来自文化的滋养。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俑动渭城”快闪巡游、全息秦俑矩阵灯光秀、“穿越古今·相约老街”“秦潮音浪”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渭城区轮番上演,以青春化、时尚化的表达激活传统文化,带动全城文旅热潮。短短8天,渭城4次亮相央视,展现出强劲的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
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各类演出、巡游、节庆活动100场,让文化惠民深入人心,群众的获得感与文化自豪感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体系不断织密,幸福底色愈加浓厚
渭城区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养老设施,让“养老”更“享老”。全区投资48万元,为1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月239元,惠及群众超5500人。托育服务同步扩容,目前托位数达138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6个。同时,为1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散居孤儿发放生活补贴7.53万元。
筑牢民生底线,传递城市温度。渭城区持续拓展民生服务覆盖面,既用心关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全力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目前,主城区17处外卖、快递从业者驿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饮水、充电等多元服务,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具包容。
与此同时,全区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截至8月底,累计发放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资金830.92万元,向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9.738万元,向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97.892万元,以精准、及时、温暖的帮扶举措,牢牢守护每一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织密扎牢民生保障“最后一道防线”。
发展永无止境,民生关怀亦无终点。渭城区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一项项民生承诺如期兑现,一幅幅幸福愿景照进现实,用心用情答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