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王嘉)10月21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飞霞围绕“聚焦‘提质、兴业、利民’,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介绍相关情况。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47.53万亩
“截至三季度末,储备各类项目1887个,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投资76.14亿元,推动全省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向好。”刘飞霞介绍,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厚植黄河流域绿色底色。在全国率先出台《陕西省“三北”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办法(试行)》,构建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链条管理体系,建成生态云感知系统,开发国土增绿综合管理系统、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智慧管理平台,运用无人机技术现地勘察核实国土绿化工作进展与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47.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2.93万亩,流动沙地即将全面治理,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基本建成,陕蒙宁边界、白于山区、秦岭北麓等区域生态屏障持续稳固。据悉,到2030年,全省15.09万亩半固定沙地将全部得到固定,实现重度以上沙化土地全部治理。
陕西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
持续实施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储备项目715个,完成造林任务121.06万亩,三年累计落实资金100.48亿元、完成造林任务395.16万亩。积极推动秦岭国家公园设立,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
建成11处秦岭野生动植物综合监测站点,加速推进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长安基地和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建设,成功争取金丝猴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纳入国家林草局建设布局方案。
全省累计发放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3.3万本
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林草惠民政策。建立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清单,在21个县(市、区)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化开展林地经营权发证和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颁证工作,全省累计发放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3.3万本。
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印发《2025年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积极做好公益林、商品林、经济林的投保、补贴资金结算、承保理赔等工作。下达中央财政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5019.06万亩、8.03亿元,目前已全面完成兑付工作。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47585名,发放劳务补助1.25亿元。
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
刘飞霞介绍,陕西全力推动林草产业发展,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印发《关于培育七大现代林业产业链加快推进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聚焦生态旅游、木材储备及综合利用、林下中药材、核桃、红枣、花椒和苗木花卉“七大林业产业”,紧盯提升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产品加工业升级、实行品牌化市场营销、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推进林业大数据建设、筑牢质量安全防线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推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储备入库林业产业项目65个、林下经济项目58个,全省林下经济综合利用林地面积达到1175.07万亩,提升改造特色经济林21.7万亩,完成油茶营造任务5.4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
全省有记录的鸟类数量从380余种增加到561种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健全常态长效保护体系。今年6月以来,全面强化鸟类保护全链条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执法,扎实推进全面保护鸟类和专项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行动,有效遏制了违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有效保障鸟类栖息环境。全省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247处、总面积194.32万公顷,其中,自然公园数量达到188个,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74%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和绝大多数自然遗迹。
在全国率先出台《陕西省建设项目影响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征求意见暂行规定》,持续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不断提升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全省有记录的鸟类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380余种增加到目前的561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