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圈粉”“本土化”“量质提升”……借助关键词透视中国电影出海多点开花劲头足

“圈粉”“本土化”“量质提升”……借助关键词透视中国电影出海多点开花劲头足

央视网 2025-10-22 23:53:58
分享到:

2025年以来,在一系列优秀影片带动下,国内电影市场红红火火。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也取得可喜成绩。截至目前,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已经达到10亿元人民币,超过2024年全年。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上映国家和地区达到46个,年度海外票房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影片达到13部。其中,500万美元以上的7部、1000万美元以上的2部、5000万美元以上的1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片持续“圈粉”海外观众。《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北美、欧洲等国际主流市场上映,海外票房收入已达6900万美元,是近年来海外票房收入最高的国产电影。该片总票房已超过159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动画影史和2025年度全球票房冠军。《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海外票房已达800万美元,持续扩大中国神话独特魅力。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一批抗战题材影片跨越国界,在全球赢得广泛共鸣。其中,《南京照相馆》先后在11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海外票房已超500万美元。该片与《东极岛》以及《里斯本丸号沉没》等,以电影的方式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彰显了我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受到国际主流舆论高度关注。 

此外,《捕风追影》《误判》《唐探1900》等影片,突破单一类型片限制,均在海外取得不错票房成绩,为全球类型电影创作打开了新的天地。 

2025年以来,大批优秀中国影片还通过境外展映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2025年1—9月,我国已在3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31个中国电影节展,包括“哪吒走进联合国”、我国首部8K太空纪录影片《窗外是蓝星》等在全球广泛展映。让海外观众有机会更直观地与电影内容共情,收获情感共鸣。

2025年2月,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开展“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通过中国电影“走出去”带动海外游客“走进来”,将中国电影热映积蓄的“势能”转化为海外观众来华旅游的强大“动能”,让中国电影成为连接世界文化的沟通桥梁。
  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再提速 多部电影抢占“同步上映”新机遇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其海外发行策略也在不断调整。多部电影抢占“同步上映”新机遇,用更本土化的宣推方式打开全球市场。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国内定档后迅速锁定北美和东南亚院线资源,实现准同步上映。《731》自9月公映以来已陆续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仅北美就有130余家影院实现同步上映。

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频繁亮相,同步上映既是对内容国际化表达的自信,也是中国电影全球宣发机制不断完善的结果。

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表示,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要思考这部影片什么时候在国内上,是否能国际同步。如果同步可能两年前、一年前就要和海外发行团队沟通,对海外的院线的落地要有一个时间表。
  全球宣推更精准 “本土化”策略打开全球市场

与此同时,电影创作者积极尝试更加多元的宣推方式,加深海外观众对电影IP的记忆与认可。《唐探1900》与海外院线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本地化海报与线下路演精准触达观众;《哪吒2》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借助社交媒体发布幕后花絮引爆话题;《731》片方与海外华人社群合作,开展“真相接力”活动吸引年轻观众。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翁旸表示,做了本土化的适配就会引发海外粉丝的关注,有关注了会拉动海外的影院愿意去排片,才能产生这样的票房。开始形成一些针对性的海外发行策略,而且也设计了系列化的海外发行节奏。

傅若清表示,好莱坞的电影海外收益占它的总收益一半上下。中国电影或国产电影一直是缺失这样的一个市场回馈和收入。如果把海外中国电影的路径搞通,无疑对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中国电影出海影片类型多元 国际“朋友圈”显著扩大

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热映,背后也是中国电影“量”与“质”的双重提升。出海的国产影片类型越来越丰富,市场版图也越来越大。

据了解,目前,国产影片出海的类型更加多元,从动画、战争、动作、奇幻电影到喜剧、悬疑、爱情电影,电影内容类型广泛。

中柬电影文化交流周执行主席洪丽介绍,早些年出海,手上一般攥着两张牌,一个是功夫类型的影片,还有武侠类型的影片。但现在带出去的内容更加多元,也更加自信,用世界级的语言来讲中国故事。

出海的中国电影不仅内容更加多元,而且表达方式也更加国际化,电影《捕风追影》和《误判》就运用现代视听技法,吸引多国观众走进电影院。
  版权和技术走出去 中国电影出海多点开花

今天的中国电影能够讲出更精彩的“世界级”故事,除了叙事能力升级之外,电影产业的工业化革新,技术升级也是助力国产影片走出去的重要因素。此外,不少国产电影的版权也受到国外电影人的青睐,这也成为中国电影走向全球的另一种方式。

在杭州的一个摄影棚内,工作人员正在拍摄一段悬崖翻车的电影镜头,现场仅有一个LED幕墙和一辆车,通过虚拟拍摄制片的技术手段,现场拍摄结束即是成片,省去了后期制作的环节。据了解,这个虚拟制片技术是这家公司自主设计并研发的,目前出海已经有6年的时间。

虚拟制片系统制作负责人沈辰奇介绍,虚拟制片技术实际上是把场景做数字孪生以后放到这个LED屏幕当中,用虚拟空间的方式进行拍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传统电影拍摄的方式,基本上在摄影棚当中能够去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大概可以比传统的那些大制作片子至少降低30%的成本消耗。他们在海外做了一些公开课,邀请了好莱坞的摄影师、视效指导来到他们的影棚,实地去使用系统,感受整个拍出来的结果。

随着国产影片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闹海》《捕风追影》等多部电影作品版权被国外购买,这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电影出海经验逐渐丰富,电影市场出现了新的更多元合作方式。
  从业者信心满 中国电影出海劲头足

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10亿元海外票房收入的背后,是中国电影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在产业发展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信心也愈发坚定。

翁旸表示,单体项目出海的数量变多了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单位个体的票房收益增强,一定会推动整个中国电影的海外总盘子持续增长。这个收入的增量能够丰富中国电影的盈利模式,也能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一个双循环。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2022年,《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文化领域审批改革,鼓励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出口,并加强与海外媒体平台合作,拓展广播影视节目出口渠道。政策给了底气、票房给了信心,一线从业者们积极布局。

电影《窗外是蓝星》导演朱翌冉介绍,他们还专门制作了10余种语言的版本,在创作的初期、在生产制作的初期就可以去考虑海外市场和海外收购,这样把国内的传播和国外的传播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他们在内容的创作和生产上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作用。

《罗小黑战记2》制片人曹紫建介绍,他们有布局在北美、澳新,也探索是不是有更多媒介方式把它输出到全世界。

傅若清表示,《哪吒》能达到进入全球前5名的票房,中国电影出海变成一种向上的成长态势,给予了中国电影人一个很大的信心。

(编辑:舒悦峰)